【年度企畫專題:西域記風塵】取回生命的真經 載譽歸鄉
玄奘當年離開塔什庫爾幹、抵達喀什之前,勢必見識了「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的巍然挺拔,《慈恩傳》中,並記載了他們一行在這一帶遭遇盜賊侵襲,戒日王所送的大象不幸「被逐溺水死」的經過。
玄奘當年離開塔什庫爾幹、抵達喀什之前,勢必見識了「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的巍然挺拔,《慈恩傳》中,並記載了他們一行在這一帶遭遇盜賊侵襲,戒日王所送的大象不幸「被逐溺水死」的經過。
循著玄奘的足跡,《經典》踏上了西行的征途。我們從西安出發,走過今日的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喀什米爾、印度等地,試圖回到佛教信仰達於鼎盛的唐初,試圖比對古籍文獻與現場見證,重新詮釋這一幕動人史詩。
為了窮究佛教的真理,公元六二七年(唐太宗貞觀三年),玄奘從長安(今陜西西安)出發,準備到印度求取佛教經典。他在結侶上表未獲批准的情況下,只好偷渡出境,從此「乘危遠邁,策杖孤征」。
出了玉門關,歷經九死一生的荒漠考驗,玄奘終於離開唐朝的管轄範圍,進入異域他國了。受高昌王麴文泰的盛邀,他改道走絲路中道前往印度,沒想到,他西行取經的計畫,至此進入了戲劇性的高峰。
這幅圖畫出自一六六九年於瑞士所出版的《東印度群島航遊簡記》,圖中詳細描繪了鄭、荷對決的情景。這一戰,開啟了台灣開發的新頁,而終其一生鐵騎戎馬、南北征戰的鄭成功,也因此在台灣留下了深厚的影響與眾多傳說。
走入荒涼的二連鹽池恐龍墓地,眼前出現七千萬年前的景象:河流乾涸了,肆虐的狂風掩埋了生機,最後一批恐龍倒下,被風沙塵封在深深的地底,經過數千萬年的風吹雨淋,大量化石從地下裸露出來。
在麻六甲的三寶山下,鄭和石像靜置於路旁一家汽水工廠內,為華僑緬懷鄭和所訂製。這個曾是萬人船隊的駐紮之地,如今雖已荒塚壘壘,卻見證了華人在此的歷史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