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企畫專題:西域記風塵】玄奘法師的究竟之旅 策杖孤征


在隋唐時期佛教發展達於鼎盛的階段
發生了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事
那就是玄奘法師的西行取經之旅
為了窮究佛教的真理,公元六二七年(唐太宗貞觀三年)
玄奘從長安(今陜西西安)出發,準備到印度求取佛教經典
他在結侶上表未獲批准的情況下
只好偷渡出境,從此「乘危遠邁,策杖孤征」

撰文/李菁菁(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蕭耀華(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曆八月,西安的天空灰濛濛,空氣中瀰漫著無聲的躁鬱,那是夏秋之交、將涼未涼之際,大氣中的雲霧彷彿正處在崩落的臨界。果然,在我們準備上路的午後時分,如絲小雨開始淅淅瀝瀝地下了。

乘危遠邁,策杖孤征

這裏是西安市郊的一塊綠地,矗立眼前的是「絲綢之路群雕像」。作品刻劃的是一支行進於絲路中的商隊。群雕的位置,就是唐代開遠門的所在地,也是絲綢之路東端的起點;即使到今天,人們若要從西安出發向西行,也要經過這裏。

雕塑所要展現的是絲路豐富的意涵。自從漢武帝派遣張騫通西域開始,中國與西方世界的交流日趨頻繁,遠從西域或中亞地區,走過冰峰、大漠及白骨累累的崎嶇道路,來到中國長安的外國人,以及經由同一條路遠赴異鄉的漢人,數以千萬計,他們在這條古道上相會,同行。

二千多年來,不知有多少勇敢的熱血商人、僧侶、官員和將士,就是從我腳下這塊土地出發,義無反顧地踏上西行之路。這其中,包括了趁亂混跡於災民隊伍中,離開長安的玄奘法師。

唐貞觀元年(公元六二七年)秋八月,長安一帶、關東、河南及隴右等沿邊諸州,受到嚴重的霜雹侵襲,使得莊稼絕收,饑民四出,朝廷無力救災,因此敕令所有人可以隨豐就食。趁這個機會,玄奘收拾行囊,準備「乘危遠邁,策杖孤征」。

由於當時的唐王朝剛剛創建不久,尚未實現全國性的統一,雄據大漠的東突厥時常侵入北方疆域及河西一帶,因此嚴格限制人民出境,而凡是要出國的人,必須得到朝廷批准,領得「過所」與「通關文牒」(類似今日的護照及簽證)後才能成行。

上表請行的玄奘,不幸未獲朝廷批准,在此情況下,幾位原欲與玄奘結伴西行的僧人,紛紛打了退堂鼓,唯獨玄奘堅若磐石,一心要到千里之遙的天竺(今印度)求取佛經。

由於當時佛教界宗派分歧、各家佛學高僧對於經典闡述各持己見,促使十幾年來潛心佛典、對經文窮究精研的玄奘,為了釐清佛經義理,不得不到佛教的根源地──印度,求取原典,踏上孑然孤行的取經之路。 站在這座千年古都的西方一隅,眼前高樓林立、汽車奔馳,雨絲混著一股濃渾的漢唐雄風撲面而來,讓人分不清歷史與現實。必須趕路了,為求經典而選擇偷渡出境的玄奘,當刻的心情必然錯綜,卻堅定。就在霜白葉紅的開遠門外,玄奘風雨兼程。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安西外的戈壁荒灘上有一處元代遺留的佛教建築「塔爾寺」,據考證,其基座下是唐代建築。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