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三寶山上的歷史見證 麻六甲的鄭和餘韻


麻六甲河口上兩名年老的華工正努力起卸著一袋袋建築用的石米。
麻六甲河是當年鄭和船隊登陸麻六甲必經之地,也是華人到馬國發展的起點。

撰文/李菁菁
攝影/蕭耀華
繪圖/王一珣

陽已偏西。酷暑的旱季四月,大地顯得蒼涼而沉寂。踏著向上延伸的寬大石階,一路往蟬噪的核心走去。此時已近傍晚,煩悶的熱氣未隨太陽西墜而消退,反而在幽閉的山林間穿來蕩去。正值麻六甲地區草枯樹乾的無風時期,一種樹林特有的野味瀰漫了山間,腳步的驚擾,滿覆枯葉的林地裏跑出許多不知名的蟲子,隨著牠們四處逃竄的方向望向起伏的緩坡,只見越來越多墓碑出現眼前。在林源瑞及南洋商報資深記者沈默義的帶領下,我們登臨了這座中國地區以外最大的華人墳場──三寶山。

馬六甲王朝奠基關鍵

「鄭和在海上活動期間,船隊經常在麻六甲海峽巡弋,可說是對當時的馬六甲王朝最大的安全保障,馬六甲王朝也才得以脫離暹羅的藩屬,有機會發展成為強大的王國。」沈慕羽今年已八十七高齡,身體硬朗,頭腦清晰,說起話來仍鏗鏘有力,是馬國家喻戶曉的華教鬥士,曾受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及英國女皇伊麗莎白的封賜,三年前獲中華民國行政院頒發文化獎,成為海外地區唯一獲此殊榮之人。談著鄭和到麻六甲這段歷史,他年邁的嗓音忍不住因激動而顫抖起來。

而鄭和之於麻六甲,還不僅於聲勢上的保護。為了徹底擺脫暹羅,拜里米蘇剌向明成祖要求頒賜碑文,明成祖欣然提筆,寫下了「龍心大悅」及一篇古雅的碑文。據說這塊碑石正是在一四○九年由鄭和護送到麻六甲,並豎立在三寶山上,成了馬六甲王朝的「鎮國山碑」。

「這塊石碑可說是中世紀中馬關係的重要實證,可惜至今尚未被發現。」馬國的華人大約都有與沈默義相同的喟嘆吧!石碑雖未出現,《明史》中卻全文記載了碑文的內容。在華人心中,鄭和對於馬國的歷史發展,確實起過絕對性的影響作用。 隨著石階拾級而上,不知不覺已抵達山頂。從山頂望向市區,此時還未萬家燈火,麻六甲海峽的碧波蕩漾卻已失去了鮮豔的蔚藍。「從一九八九年起,每年的華人文化節都在這裏舉行點火儀式。」林源瑞踏上山頂一塊光禿禿的黃土地說。對馬國的華人而言,這座墳山,是第一批華人祖先的落腳處,也是馬國華人文化的發源地。

「五百年前留勝跡,四方界內顯英靈。」鼎盛的香火熏得人睜不開眼,勉強抄下了大門兩旁的這幅對聯。這座位在三寶山麓的小廟亭,建築式樣極為古老,四周大樹環繞,地點幽靜清雅,原是馬來人的「大伯公廟」,如今成為華人用來紀念鄭和的三寶公廟,它正式的稱呼為「寶山亭」。

寶山亭與三寶井

清乾隆年間,華人領袖蔡士章籌資興建了這座廟亭,作為掃墓者避雨休憩之所,及祭祀無主孤魂的祭壇。據廟裏人說,亭內原來供有一尊戎裝的三寶公金身神像,沒想到神像卻在一九八一年三月間失竊,至今下落不明,新的神像是由新加坡一名富商所捐。 雖非假日,來來往往的善男信女人數眾多,小小一間廟被擠得水洩不通。我們只好往廟外走去,聽說有兩座鄭和時期掘的井保存下來。

「鄭和船隊駐紮三寶山時,曾在寶山亭附近挖了七口井,後來馬國政府為了造路,便將其中五口井填掉。」自稱從小喝三寶井水長大的沈慕羽,現身說法描述廟亭後方那口較小的井,水質如何甘美爽口。據說荷蘭統治麻六甲時,見井水清澈見底,還特別圍以厚牆,設立大炮,日夜派十來名戍兵防守。後人為了避免意外,特別在井口蓋上鐵網,遊客仍可緣井參觀。華人一般都相信,此井為鄭和所親掘。

第八次下西洋,鄭和落難麻六甲?

在三寶山下的一個汽水工廠裏,我們找到一座看似威武卻又處境堪憐的「鄭和塑像」。這座塑像高約兩公尺,被圈套在斑鏽不堪的粗鐵條內,斜立一棵孤樹之下。「因為工廠總經理是個華人,所以願意將這尊塑像暫時收容在廠內角落。」林源瑞心中一股深深的悵然。 原來,馬國政府認為鄭和是個回教徒,回教徒不崇拜偶像,所以也就不允許被製成塑像被人崇拜,甚至公開展示。然而見到鄭和遭此待遇,我們仍然有種不能平靜的訝然。「這尊塑像是在一九九四年時,花了兩萬多元馬幣向泉州訂製的。」坐在中國式的大廳圓桌前,沈慕羽喟然而嘆。對於協助塑像立上三寶山也無能為力的他,語調間透露出一陣難過。

「若非鄭和,馬六甲王朝必定歸順暹羅,不可能有發展空間。」馬國知名的中國明瓷收藏家魏偉傑,佝僂著身子慢慢從大廳穿堂而來,強烈的陽光被隔絕在這幢偌大的中國式祖屋之外。從他激昂的說話中,實在不難了解,鄭和在這些華人心目中所占的地位及分量。也難怪針對此事,馬國最大的華文報紙《南洋商報》痛心疾首地大聲疾呼,甚至以「鄭和第八次下西洋,在麻六甲落難」作為新聞標題。

「我們考慮將塑像移入興安會館內。因為會館面對三寶山,也面對鄭和路,而且是個華人組織,這應該是再恰當不過了。」原來大家已對塑像的安置作了周密的考慮。只是沒想到,就這麼一尊花崗石塑像,竟教他們如此憂心掛念、日夜魂牽夢縈。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午後的茶室高朋滿座,一杯茶一塊餅,一段家常閒話,夾雜了華語、馬來語及英語,就這麼消磨一個酷熱的下午,這是麻六甲甚至整個馬來西亞華人的日常生活。
[Not a valid template]↑ 麻六甲「文化博物館」內的鄭和塑像,卑躬屈膝、一臉苦情,這與中國史書上記載鄭和到此地的情況大有出入。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