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系列】福爾摩沙拾遺:歐美的台灣初體驗1622-1895
作者陸續分訪自十八世紀以降,對台灣的發展與經營有著影響的西方人士其後代與家鄉。藉由在地化的研究,呈現這些西方歷史人物的文化背景。經由採訪專家、蒐集歷史照片、結合史料、古地圖及相關藝術品,乃至他們的後代遺緒,來回應他們在台灣歷史曾經扮演的角色,並從中發掘鮮為人知的幽微史事。
發現系列
作者陸續分訪自十八世紀以降,對台灣的發展與經營有著影響的西方人士其後代與家鄉。藉由在地化的研究,呈現這些西方歷史人物的文化背景。經由採訪專家、蒐集歷史照片、結合史料、古地圖及相關藝術品,乃至他們的後代遺緒,來回應他們在台灣歷史曾經扮演的角色,並從中發掘鮮為人知的幽微史事。
一場從自身飲食行為出發的究竟之旅,我們深入現代飲食的產銷結構,探究食品鏈裡的「吃」、「煮」、「買」、「種」等階段,拉起消費與生產的連結,期望藉此看清當今餐桌的真實模樣,從而找到改變的契機。除了吃飽,我們有權利要求吃好。除了吃好,我們更有義務用吃,來維護地球的永續與美好。
亙古以來,台灣特有種生物為了適應島上環境,演化出獨特樣貌,成為台灣繽紛而特殊生態的最佳代言人;晚近數十年間,另一群外來種生物憑藉強悍的生命力據地稱王,成為原生物種的惡夢,也是人類因貪婪而傷害自然的啟示錄。
本書紀錄近年我國糧食草根革命的三個面向:農耕、加工經銷與消費。探討化學藥物、食品添加物和基因改造食品的危害,環境友善種植和糧食自主的重要性,省思農業的根本價值。不僅重溫土地與人的親密關係,也體悟到享受食物的豐饒美好,與關心我們生存的環境,原是一體兩面的事。
2011年,Vicky & Pinky重返歐洲探訪家人和遊歷十國,這次他們不是「旅行」,而是「回家」,深入瞭解當地生活,跨足北歐設計、全人教育、公民美學、環保意識、單車旅行等等人文議題;透過不同的視野,與歐洲家人們交流與溝通,點亮心燈,真正體驗「世界一家」,在88天的過程中,更清楚自己心靈深處的依歸。
《環保人 回收物》從慈濟近二十萬的環保志工中,擷取具代表性的二十多位,書寫他們投入環保行列的心路歷程,除了「環保人」之外,本書也以同等篇幅,深入解說回收物的物理知識,諸如塑膠袋究竟是最好還是最糟的發明?它有哪些副作用?還有如何回收,才有利於再利用等。在人的故事中,我們獲得感動,卻只有以環保志工為師,付諸行動,落實環保於日常生活之中,才能留給子孫,一個乾淨的地球。
《經典》挑選十六種最具代表性的台灣水果,以前後四年時間,跟隨農人的腳步踏查各地果園,親歷生產過程的每一個階段,除了見證果農與自然環境奮鬥的甘苦,親訪品種選育的傳奇人物,也探討產銷失衡的難解習題、對過度施用農藥損傷地力的反省,以及友善栽培的未來出路。本書呈現最富人文特色的水果風景,寫出台灣人對土地的用情之深,和土地對人們的福祐之恩。
《經典》團隊走遍台灣各地、尋訪不同領域的實驗室,以長時間貼身採訪、參與觀察的方式撰寫一則則生動可親的科學故事。《實驗傳奇》寫的不只是各個實驗室的研究內容,更有濃濃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