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子午 / 攝影/黃世澤 / 第193期2014.08 【空間記憶】煙囪下的新生 台灣工業遺址再利用的摸索 隨著產業轉型,早期的工業廠區因遷移或不敷使用而步入廢棄命運。華山文創園區在城市發展的轉折點中得以保存,成為空間新生的最早案例。 0
撰文/張子午 / 攝影/安培淂 / 第191期2014.06 【想望家園】城市裡的烏托邦 紐澳生態永續社區 在煩擾的塵世中,自古以來人類對於桃花源或烏托邦的想像未曾停歇,紐澳向以良好的自然環境聞名,居民仍不懈地追尋理想家園的樣貌。 0
撰文/張子午 / 攝影/安培淂 / 第190期2014.05 【想望家園】韌性之城 基督城震災後的摸索與重生 二〇一一的大地震,將紐西蘭第二大城基督城變成一片殘破的廢墟。雖然重建的腳步曠日費時,堅強而樂觀的市民用創意為空間提出種種可能。 0
撰文/張子午 / 攝影/安培淂 / 第189期2014.04 【想望家園】從凋敝到樂活 重塑自我的墨爾本 和煦的氣候與悠閒的步調,澳洲墨爾本幾度被譽為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然而,這其實是一段經過三十年努力,終至成功扭轉命運的歷程。 0
撰文/張子午 / 攝影/黃世澤 / 第187期2014.02 【我們是台灣】自由的幻影 台灣媒體的重重險阻 在電視台的心臟——主控室內,各個頻道的影像和訊號如點點星火;看似蓬勃而自由的台灣媒體,是否只是一道道幻影,屏障我們的耳目? 0
撰文/張子午 / 攝影/劉子正 / 第185期2013.12 【我們是台灣】多少樓台更迭 縫隙中的台灣建築圖象 飛機以昂揚的身姿劃過藍天,航道下的林安泰古厝靜靜躺臥花博新生公園一隅,像是座孤立的紀念碑,提醒人們斷裂的建築記憶。 0
撰文/張子午 / 攝影/劉子正 / 第185期2013.12 【我們是台灣】「家」之變奏曲 台灣常民生活空間變貌 商業與居住並行、現代與老舊混搭,不同的面貌共存在同一座城市。正視我們居住空間的現實,「家」,才能成為安身立命的地方。 0
撰文/張子午 / 攝影/黃世澤 / 第181期2013.08 【咱ㄟ社區】家的方向 高雄那瑪夏災後社區重建 八八風災重創高雄山區的那瑪夏,在慈濟基金會及社會大眾的協助下,受災最嚴重區域的居民,在杉林大愛村重新找到穩固居所,展開全新生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