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望家園】從凋敝到樂活 重塑自我的墨爾本

撰文/張子午(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月的南半球正告別酷暑,初秋的正午時分仍豔陽高照,澳洲第二大城墨爾本市中心的大街上擠滿了人群,歡快地迎接勞工節假期的盛大慶典。精心妝扮的遊行隊伍引來人們的歡呼,南美森巴風情、西班牙佛郎明哥、華人舞龍舞獅、典雅的越式旗袍等交織出令人目不暇給的文化拼盤,就像十萬名湧上街頭的群眾,白、黃、棕、黑的膚色不盡相同,但開朗的笑顏就像共同的語言,將這座多元的城市和諧地聯繫在一起。

從一九五○年代開始,蒙巴節(Moomba)每年不間斷舉辦,原為了紀念澳大利亞聯邦成立五十週年,至今已成為墨爾本一年中最盛大的嘉年華會,不僅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更是凝聚城市記憶與情感的重要日子。

「成千上萬的人群湧上史旺斯頓(Swanston)街,由馬車拉動的花車經過蕭瑟的維多利亞時代建築立面,華麗的花車女郎活絡了毫無生氣的市中心。」在詳述慶典來龍去脈的《蒙巴節:人民的節慶》(Moomba: A Festival for the People)一書中, 作者如此形容二十世紀後半期的蒙巴節景象,猶如每年一度的天降甘霖,灑在蕭條的城市中心。

從沉睡中甦醒

「一個空洞、無用的市中心。」在全澳洲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世紀報》(The Age)中,建築評論家諾曼.戴(Norman Day)曾如此形容墨爾本,文章上頭半版的照片上是空無一人的街道。這座因十九世紀淘金潮而快速發展起來、興盛一時的澳洲大城,黃金變鐵鏽,已聽見了喪鐘。那時是一九七八年六月,沒有人知道它的未來何去何從。

二○○五年六月,同一份《世紀報》中,長篇報導寫著「我們復活的市中心響起新節奏」、「最宜居的城市裡有更多生命與生活氣息」等標題,充滿喜悅地宣告著城市宛如新生的轉變,半版的照片上是熙來攘往的人行步道。

時至今日,墨爾本不僅年年都在全球「宜居城市」(livable city)中榜上有名,從二○一一到二○一三年更連續蟬聯《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世界最佳宜居城市調查報告的冠軍。

二十多年恍如一場長長的夢境,甦醒的墨爾本在無數光環下神采奕奕。

「墨爾本被貼上最宜居城市的標籤大約始於二十年前,碰到了一九九○年代初期的一波經濟不景氣,曾以製造業為主的墨爾本深受衝擊,到了需要改造、重塑自我的關頭。」在亞洲、中東皆設有分公司,專長景觀與都市規畫諮詢的雅邦規畫設計公司(Urbis)澳洲總監葛凡洛克(Jamie Govenlock) 說。

「一九九○年代新政府上任,帶來一系列的轉變,鼓勵對公共設施的投資,聚焦在市中心的建設而非往郊區擴張,那時居民開始看見墨爾本的新生命。從以往九點到五點進城辦公的商業中心,變成一個二十四小時貼緊生活、會呼吸的有機體。墨爾本人開始擁抱城市、擁抱巷弄、擁抱亞拉(Yarra)河、改造工業地、建造住宅大樓、發現好咖啡⋯⋯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希望生活在一個更有文化的國際城市。」身為土生土長的墨爾本市民,葛凡洛克對城市脫胎換骨的歷程感受深刻。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墨爾本小檔案】

  • 建城年代:1835年
  • 區域面積:9,990平方公里(市中心36.2平方公里)
  • 人 口:4,246,345人 (市中心93,625人)
  • 人口密度:1,567人/平方公里(市中心2,586人/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位於澳洲東南海濱,地處平原,有少量的丘陵,亞拉河流經市區。為維多利亞州的首府,僅次雪梨的全國第二大城市。
  • 產業:十九世紀因維多利亞州發現金礦而迅速興起,二十世紀中期工業發達,以汽車、石油提煉、煉鋁、紡織為主,1980年代後沒落,現以金融、服務、創意產業為主。
  • 交通:公共交通系統以有軌電車、巴士、火車為主,有軌電車系統為全世界規模最大,四通八達連接市中心各個角落,但一般民眾使用私人車輛的比率仍高。
  • 民族:民族多元而融合,除了早期英格蘭、愛爾蘭移民的後代,還有來自義大利、希臘、中國、台灣、越南、南亞等地的居民,先後在此生根。

【墨爾本大事記】

  • 1837年:測量師羅伯.胡德將墨爾本規畫成整齊的棋盤狀方格,打下城市發展的基礎。
  • 1851年:淘金熱帶來大批移民,包括第一批中國人,全澳洲最早的唐人街也於同年設立。
  • 1916年:嚴格限制建築物最高40公尺,這個天際線直到1955年才由20層樓的ICI大樓打破。
  • 1991年:經濟嚴重衰退,房地產市場崩盤,中央商業區空屋率達到史上最高。
  • 1992年:市府將交通要道史旺斯頓街規畫為人行步道;啟動郵遞區號3000計畫,吸引居民住進市中心。
  • 1996年:對荒廢閒置的碼頭區進行再開發計畫,主要由私人開發商執行。
  • 2002年:為因應未來的人口增長與環境變化,啟動墨爾本2030計畫,朝緊湊型的中高密度城市形式發展。
  • 2013年:在地區治安、基礎建設、醫療水準、文化與環境及教育等指標中,連續三年被《經濟學人》選為全世界最宜居城市。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街道綠化與新舊交錯的建築突顯出城市的宜人與活力。
[Not a valid template]↑ 複合性與住宅大樓可重振凋敝市區,建築師庫倫.佛雷澤(Callum Fraser,右)負責許多相關建築設計。
[Not a valid template]↑ 二〇〇二年落成的聯邦廣場原為鐵道線之一,現成為人們可在此輕鬆行走、坐臥的開放空間。
[Not a valid template]↑ 墨爾本「巷弄文化」素負盛名,常可見人們在滿是塗鴉的後巷中喝咖啡。
[Not a valid template]↑ 流貫市區的亞拉河原為難以親近的臭水溝,如今無論河岸或河面,時時都是人們隨著河水律動的身影。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