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札記】治大國,若烹小鮮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政府官員就是管理眾人之事的人,本來就跟人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如果政治偏離了為人民服務的本質,把政治和選票畫上等號,做無益於人民福祉的政治意識型態之爭,煽惑操弄、不擇手段,有失民主政治本意,都非全民之福。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政府官員就是管理眾人之事的人,本來就跟人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如果政治偏離了為人民服務的本質,把政治和選票畫上等號,做無益於人民福祉的政治意識型態之爭,煽惑操弄、不擇手段,有失民主政治本意,都非全民之福。
台灣普遍存在的問題不是物質的匱乏,而是缺乏生活的美學涵養,因此看任何事物總是負面,情緒容易不滿,老是批評抱怨,不懂欣賞。自由、尊重、自在、寬容、慈悲,具有豐厚的人文美學涵養,社會才能多元發展,人民才能夠安居樂業,各展所長,這樣的社會才是大家的期盼。
放縱慣的台灣,多少人能夠為別人設想?自由一旦無限上綱,人權必然受到侵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輕狂,已足以讓人愁容滿面;加上為所欲為的猖狂,只為圖一己的方便,不管背後有人遭頂撞臉色如霜,既不敢好言規勸,又不願怒目相向,選擇息事寧人,敢怒不敢言。
作客三都,算是有緣,既然入鄉就應隨俗,對水族的來歷問個端詳,像交一生的知心朋友一樣。更何況,三都人口百分之六、七十是水族,縣務由水族自我規範,前提是,行政大小,政策方向,不能違背省市黨意與中央,基於好奇心使然,就算足對新交朋友的刺探,不免用心查訪,想知三都水族的存在與來源。
每次泰北行回來,總是感慨萬千,老兵生前的影像歷歷,難民村面貌也在悄悄的改變,一代新人換舊人,新人總在創新歷史的篇章,二十四年,人已垂垂老已,只能寫下雜綴起來的印象,留待以後懷念。
五十年半世紀,大學同班同學畢業後晚到的約會,雖非全員到齊,僅少數赴約,已堪告慰。把手言歡,從二十多歲到七十餘歲,歲月刻痕,風霜留跡,徒顯暮日夕陽的餘暉,老態已於龍鐘,過去種種無法喚回,只能捕捉遠去的記憶,彷若白髮宮女,回敘繁花往事,咀嚼芳香餘味,人生七十還能有幾回,餐敘暢談,放開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