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思熙
前些日子台灣很政治,北柯粉、南韓流,整個台灣從北到南,充滿著選舉的氛圍,各縣市候選人的旗幟飄揚,「凍蒜」的口號價響,熱鬧得像廟會一樣,只是充滿了不同陣營的相互批判。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政府官員就是管理眾人之事的人,本來就跟人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如果政治偏離了為人民服務的本質,把政治和選票畫上等號,做無益於人民福祉的政治意識型態之爭,煽惑操弄、不擇手段,有失民主政治本意,都非全民之福。
地方選舉剛塵埃落定
現在地方選舉已麈埃落定,人民的政治狂熱也逐漸消退,必須開始冷靜面對人民生活與國家生存的現實問題了。而政治人物應以「願賭服輸」的豁達胸襟,放下選舉期間的一切恩恩怨怨,落選的人不必氣餒,當思努力耕耘,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當選的人也不要得意忘形,更應夕惕若厲,努力兌現競選時的諾言,為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如此才不致辜負民主最終的本懷。
民主政治最怕的是:競選時說「人民是我的主人」;當選後「我成為人民的主人」,霸權凌駕了一切。
謙卑是一種美德,尤其政治人物更需要修行謙卑的課題。民主就是人民做主,在民主面前,人人平等,天經地義,每個人都有選舉與被選舉的權利,民主制度可貴之處在於「選賢與能」,海之所以能成其大,在於它能容納百川;政治人物之所以有價值,在於能大公無私,竭盡所能為人民服務。
一位受萬民景仰的政治人物,要有能接地氣的身段,要有能傾聽百姓心聲的雅量,更要有採納不同意見諫言的胸懷,而這都要有足夠謙卑的涵養。
政治人物要謹言慎行
政治人物,動見觀瞻,一言一行都會受到人民檢驗,政治權力既然來自人民,就不能拿來圖一黨之私或一己之利。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有時炫於政治巨星的光芒,或是偏聽於網民的聲量,可能一時失察,受到矇蔽。但在網路活躍的這個時代,政治巨星固然可以迅速崛起,也可以很快隕落。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網民可以讓你一夕爆紅,也可以讓你一夕成黑,這就是網路如影隨形、網民影響無所不在的可悲與可怕之處。
老子說道:「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處理公共事務要戒懼謹慎,因為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一個小細節,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或一個無心的言詞,往往會被有心人拿來放大操作,不僅模糊了問題的焦點,也傷害了當事人的名譽,造成社會的不安。所以老子才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治理國家大事,必須像烹煎一尾小魚一樣,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謹小慎微,不能以私害公,也不能為博得無私美名,置親近賢才而不用。過猶不及,都是瑕疵。據說二十世紀七○年代美國總統雷根看到老子的這句話,深受感動,把這句話寫進了他的國情咨文。
世事不能盡如人意,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政府施政不可能滿足所有不同想法的人的需求,所以溝通就顯得特別重要。溝通過程,固然要堅守無私核心價值的己見,但謙卑的態度可以讓過程更圓滿。政府領導人有時要以大局為重,不能一意孤行,否則容易造成社會的對立與不安。
民主政治要尊五美
孔子雖然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卻是位偉大的哲學家。正因為他不是掌握實權的政治人物,所以才能理性客觀地說:為政之道要「尊五美」。所謂的五美,就是「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惠而不費」的意思是說,一位有心為人民做事的政治領袖,要用最經濟、最有效、最實惠的方式造福人民,讓廣大人民受惠。政府的錢,一分一毫都是民脂民膏,來之不易,絕對不能縱容任何的貪腐或浪費。
「勞而不怨」是一種政治藝術,如何讓士農工商各安其分,各盡所能,勤勞工作,各獲成果。政府的角色就是不斷創造機會,解決困難,讓百業得以永續興旺,若能如此,老百姓再辛勞也不會埋怨。
孔子當然也知道,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而且想要的也有不同,如何養成人民知足感恩的觀念,讓老百姓在合法、合理、合情的情況下,各取所需,滿足他們的正當欲望,但絕不鼓勵貪婪與奢侈,這就是「欲而不貪」。
社會的不安,國家的動亂,往往都是從政府官員的貪腐開始的。一個國家只要貪腐成風,國家離衰敗與滅亡就不遠了,這是歷史為我們梳理出來的經驗與法則,各朝各代的興亡,莫不依循這個法則,而且屢試不爽。
為官之道泰而不驕
「泰而不驕」是為官之道的箴言。今天能當上政府領導人,機會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因此,必須背起人民的期待與託付,責任是何其重大,任務又是何其艱鉅,國家興衰,社會祥和都在領導人的一念之間,各種重大決策應三思而行,泰然自重,不能驕縱專橫,更不能黨朋營私,置公眾利益於不顧。
民主政治有人稱之為政黨政治。但黨國有別,黨不是國,國也不純然是黨,作為國家領導人必須超越黨派,以全民利益為依歸,才能建立誠信,樹立權威,使民信服。所以執政者應該「泰而不驕」,操守上,嚴守公私分際;態度上,不驕不躁,不暴不虐,不偏不激,只因你是站在權力浪頭上的最高點。
管理眾人之事確實不易,職責所在,義無反顧,威儀固然需要,卻也不能居廟堂之上,而不知道民間疾苦。親民愛民,既不能分黨派,也不能分中央地方,都要苦民所苦,樂民所樂。自由、平等、正義、博愛、包容是民主政治最核心的價值,執政者要「為所當為,行所當行」,不能為了選票,一味討好選民,失去應有的分寸與氣節,要「威而不猛」,既具威嚴,又不猛暴,以免淪為選民眼中的輕浮跳梁小丑或被視為苛政猛虎的暴虐政客。
政府用人唯才唯德
由於資訊科技的突飛猛進,社會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虛實訊息,讓人難分真偽,增加了人際與社會之間的複雜性,無論是真訊息或假新聞,都可能讓政府誤判形勢,於是管理眾人之事的政府團隊的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就顯得特別地重要。
《論語》〈為政篇〉中有著這樣一則記載: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意思就是說:把才德兼備的正直之士的地位,置於才能不足或不正直的人之上,讓不正直的人奉公守法,清廉公正,積極為民,人民自然會折服。反之,如果把不正直的人或平庸之輩,強壓在正直之士或有才幹的人之上,讓他們無法施展才能與抱負,人民當然就不會服氣。
孔子的時代距離我們已兩千多年了,當時還是個封建社會,是個群雄並起的帝制時代,孔子對政治就有這樣超然而精闢的見解,不愧是「萬世師表」。可惜「自古聖賢皆寂寞」,孔子空有獨到的政治見解,卻也不能為亂世君主所用,可見非「才難」,而是執政者沒有識人之明,「人才」難被所用,這是國家的最大損失。
期盼能恢復往昔榮耀
現在時代不同了,不論地方或中央的領導人都具備了高水準的學經歷,法律也賦予他們較大的施政空間,只要政府團隊用人「唯才唯德」,清明無私,不黨同伐異,其實台灣不乏賢能之士,政府苟能適才適用,上下一心,何患台灣不能再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地方選舉剛剛結束,政治狂熱好不容易漸退,該是官民好好冷靜思考未來台灣前途何去何從的時候了,但令人擔憂的是二○二○年,另一場更事關重大的選舉就要到來,這是一場政權的保衛戰與攻防戰,言辭的交鋒與對立在所難免,到時各路網軍鋪天蓋地,主流媒體則各親其所親,名嘴也會各好其所好,忙於指點江山,臧否人物,預料另一波的政爭狂潮又要席捲而來,台灣選民不知是否已做好準備,迎接這波更巨大浪潮的衝擊了?
嚴肅以待明年的大選
台灣開放黨禁已逾三十年,中央與地方選舉已歷經無數次,政權也有幾次的輪替,民主的經驗已逐漸成熟,從樂觀的角度看,我們寧願相信選民已有「選賢與能」的政治素養與能力,也寧願相信所有參與政治事務的政壇人物都具高度的政治涵養與豁達的胸襟,為民主政治做出典範,讓老百姓對民主政治更有信心。
現在各大政黨已開始蠢蠢欲動,為明年的大選做準備,政黨政治本來就是為政權而爭,合縱連橫在所難免。做為一個平凡的老百姓,我們只期待任何選舉都是君子之爭,套句這次選舉的流行語,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寧可乾淨地輸,不要骯髒地贏。」能做到,那才是民主的勝利,才是國家社會的福氣。當然,民主是否勝利,國家社會是否有這種福氣,也要靠老百姓自己的覺醒與智慧。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