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組織系列】給窮人一個機會 孟加拉格萊閩「微型貸款」

撰文/童貴珊(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A. Buzzola(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在印度半島與中南半島的三角洲小國孟加拉(Bangladesh),歷經數次改朝換代的政治風雨,至今卻仍躲不過天災與人為的風雨。雖然在國際間總是無聲無息地不受矚目,但時間一到,仿若已被設定般,總有最愁雲慘霧的消息占據國際新聞的小版面——洪澇報到、數千萬災民流離失所、「貧窮國家」榜上有名、蟬聯「世界最貪汙」醜名、人口又增加、失業率再飆高……,不曾間斷。

除卻少數既得利益者,孟加拉的窮人除了悲觀認命之外,可有別的出路?

「除了『微型貸款』,我想不出任何能翻轉窮人命運的實際行動」。讓孟加拉聞名國際的「微型貸款」發起人默罕墨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教授曾經如此說。

尤努斯在二○○四年,被美國PBS電視網選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與貢獻的二十五位企業家」之一,這位得過「麥格塞塞」(Magsaysay)獎(被喻為亞洲諾貝爾獎)的大學教授,在一九七六年透過成立格萊閩銀行(Grameen Bank),來實踐他救助窮人的理想——「微型貸款」。

穿越飽溢車鳴與塵囂的街衢巷弄,步入位於首都達卡(Dhaka)的格萊閩銀行總部時,我們已汗涔涔地大口大口喘息,這時才霍然發現這棟簡樸的大樓竟沒有空調設備,只有天花板上殷勤轉動的電風扇。

總經理兼教育部執行長諾佳涵(Nurjahan)表示:「微型貸款並非一套高深莫測的理論或學理,簡單地說,就是把一筆小額金錢,以低於政府規定的利率,借貸給拿不出任何抵押品的窮人,讓他們有基本的資金來,由此作為逐漸改善赤貧生活的出發點。」

格萊閩的微型貸款,又稱「格萊閩貸款」(Grameen-Credit),於一九七六年成立於孟加拉的佐巴拉(Jobra)村,七年後,通過為格萊閩量身訂制的新銀行法,格萊閩被認可為「正式銀行」。目前,這家享譽國際的「非營利導向」銀行,共有一千二百二十九家分行分布於全國四萬四千六百三十六個村莊裏。

相對於台灣的處境,幾乎沒有非政府組織提供類似格萊閩銀行的無抵押之貸款。二○○二年第十二期的《台灣經濟研究月刊》中一篇名為「APEC微型企業議題」一文中,特別提及:「由於台灣沒有『格萊閩銀行式』的微型貸款機制,因此,解決微型企業信用與融資取得上,十分不易。」

屬於窮人,服務窮人

孟加拉的非營利及非政府組織的分工之細密、與相互支援的運作程度,遠比台灣及世界其他國家還要成熟,而其所累積的社會資本也相對雄厚。至今,孟加拉的格萊閩銀行,幾乎已成了國際間微型貸款或稱「小額貸款」的代名詞。聯合國不僅認同孟加拉的「微型貸款」為減除赤貧、提昇婦女的有效模式,並曾把二○○五年訂為「國際微型貸款年」,足可見這項顛覆傳統商業貸款的運作已經帶來世界性的影響。

這家名符其實「屬於窮人、服務窮人」的銀行,儼然成為孟加拉幫助貧困者脫困的最佳典範,不僅備受國際肯定,甚至連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及北歐芬蘭等國,也紛紛前來取經。

所謂窮人,在格萊閩的詮釋脈絡中,指的是一般傳統商業銀行認定為「無收入、沒有抵押品、不具信用價值」的拒絕往來戶。格萊閩銀行一貫的理念是:相信所有人都有潛力改善生活,只是欠缺機會。

對窮人而言,空洞的口號比不上一個機會,而最切實的「翻身」機會,莫過於無條件提供一筆足以開始經營生意的小額資金。然而,「對握有資源的富人友善」,一向是資本主義的市場與不變的法則,在此主流價值的前提假設下,許多申請金融貸款的機制是對窮人百般刁難的,於是,弱勢的窮人註定被排拒在外。因此,這種結構面的修正,必須從「創造對窮人友善」的新機制著手。

如果說,格萊閩銀行對借貸者有什麼門檻,那麼,最大的門檻就是:窮人。創辦人尤努斯於二○○三年在英聯邦研究學院(Commonwealth Institute)發表演講時,特別針對「貧窮與窮人」作出精闢的闡述:「貧窮現象並非因窮人而起,所以不應當責怪窮人,事實上,他們才是資本主義體制下最大的受害者」。根據尤努斯的解釋,貧窮是人們為世界的經濟與社會體系所設計出來的產物,既得利益者對此制度與體系的建立非但沒有設法解決由此所引起的副作用,反之,至今仍沾沾自喜。

因此,為了徹底而有效地解決貧窮問題,必須回到當初設計這些制度與體系的架構上作出「結構性的轉變」,包括觀念、研究方向以及主客觀條件的重新評估與改變。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一對正在煮茶的母子,利用微型貸款撐起了賣茶生意。轉變的不僅是生活,還有孩子的教育機會。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