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第183期精彩內容
看似平凡的一碗米飯,歷經了大起大落的百年。日治時品種改革,由在來到蓬萊,台灣稻全盤更新;由追求產量到提升品質,台灣米既豐產又可口。然而,當今台灣人竟逐漸不吃米了。米食文化衰落,米倉堆積如山,想賣田的人比想種田的人多。從政府到民間,都在致力推展米食復興運動。追根究柢,癥結還是在於:台灣人究竟還在不在乎,一碗米飯的滋味?
看似平凡的一碗米飯,歷經了大起大落的百年。日治時品種改革,由在來到蓬萊,台灣稻全盤更新;由追求產量到提升品質,台灣米既豐產又可口。然而,當今台灣人竟逐漸不吃米了。米食文化衰落,米倉堆積如山,想賣田的人比想種田的人多。從政府到民間,都在致力推展米食復興運動。追根究柢,癥結還是在於:台灣人究竟還在不在乎,一碗米飯的滋味?
偉大作家紀伯倫的作品不僅文學韻味十足,且哲學內涵豐厚,深受世人喜愛。自古以來,文學家與哲學家總擺脫不了憤世嫉俗的個性,紀伯倫當然也不例外。他對人生百態,有時冷嘲熱諷,有時又憐憫同情。
科技日益發達,常常可見「低頭族」,手持智慧型手機,看著掌中乾坤,宏觀天下事,眼界彷彿開闊了;但有時反而失去思考的機會,甚至有人鎮日盯著手機、平板電腦,禁錮在電玩遊戲、網際網路中,迷失人生方向,無法發揮生命良能,不免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