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世慧(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五雷猛將,火車將軍,騰天倒地,驅雷奔雲;隊仗千萬,統領神兵,開旗急召,不得稽停……。急急如律令!」
彷彿一串通天密碼,咒語化解了人天之間的阻隔。位在鹿港山寮仔社區的鄧安宮,道士甩動手中驅魔鎮邪的法索,搖起迎神的法鈴,位在場靜靜觀看的村民中,忽然有兩名婦女不由自主地搖晃起來。
「雙手握拳的是九天玄女;腳踩蓮花步的是觀世音。」宮廟理事黃健中,在一旁向我解釋眼前這幅天地匯通、人神交感,神聖與世俗交會的奇異景象。原來,社區內由黃姓宗族所興建的鄧安宮,主祀神祇鄧九公因老乩童過世,不得不另覓新的代言人;只是同樣的儀式舉行兩次了,連九天玄女與觀音菩薩都客座降臨,各自找到合意的人選,唯獨鄧九公,卻遲遲未能敲定。
說起又名鄧府天神的鄧九公,村民們總是津津樂道。清乾隆末年,來自大陸泉州晉江蘗谷村的黃姓先民,冒險渡海來台時,特敦請原鄉久祀的天神金身隨行。雖然信奉緣由已不可考,但代代相傳的故事讓居民們深信,鄧九公除了幫助先人安渡黑水溝外,二次大戰期間,當美軍在山寮仔的上空猛烈轟炸,「要不是有鄧九公庇佑,房子都毀了,人怎麼能毫髮無傷?!」今年六十三歲的黃健中說。
是以,舉凡天神的聖誕、出巡、宮廟擴建等,村民莫不竭心盡力。而廟埕則幾乎等同於社區活動中心,村裡的男性平常在這裡泡茶、聊天、交換訊息,遇有廟會,更是不分男女老少,得空便來參與。
一如這個非假日的夜晚,實際人口才三百多人的山寮仔,竟來了近四分之一。儀式啟動前,他們先以逐戶收取的丁口錢,籌辦了一頓設宴於廟埕的豐盛晚餐。就在熱絡招呼彼此用餐的當下,「呷飽祙?久古沒見啊!」、「ㄟ嘴搭祙?有湯喔!」連此行順道返鄉探親的攝影同仁,鄉親見到他,都趕忙揮手道,「阿澤,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宗族、聚落、信仰,作為全台唯一一座主祀鄧九公的宮廟,鄧安宮規模雖小,卻因位處偏遠,反而保留了先民信仰生活的原型。相較於此,在時代的變遷下,除了原住民傳統的泛靈、泛神信仰外,大部分台灣早期的信仰組織,不論是漳州人信奉的開漳聖王、安溪人的清水祖師、同安人的保生大帝、客家人的三山國王等,隨著都市化下人口的頻繁移動,舊有依宗族、血緣、地理聚落而形成的相對應關係,界線則早已模糊難辨。
但無論時代如何改變,一如台灣現存的一萬二千多座廟宇,香火依然不絕如縷,也許自四百多年前,當最初的移民,與原鄉的神祇一起歷經千辛萬苦,渡海來台後,信仰,便竄流於台灣人的血脈,塑造台灣人的心靈,在界定生前死後宇宙觀的同時,也自成一套內化的道德準則,供人遵行。
台灣信仰初成形
洪維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為子孫萬年之業者,其功偉矣……;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
——連橫《台灣通史》自序
清康熙以降,大陸閩粵兩省人口密度雖低於同為沿海的江、浙等省,卻因平地少、丘陵多,耕地反而不足。
面對無田可耕、無工可作、無食可覓的窘境,有人前往南洋討生活,有人借道南洋,航向更遠的非洲、美洲;有人則自明鄭以後,聽聞「台灣好賺食」,紛紛渡海來台。
但漢人向來安土重遷,會選擇背井離鄉的,通常不是具有冒險精神的人,就是在原鄉時,已為地方上混不下去的無業之徒或地痞流氓。加上清康熙年間的《渡海禁令》,嚴禁移民攜家帶眷,冒險渡海的移民沒有了家的奧援,就只能循鄉音、血緣、地緣,依附故舊,形成可相互照應,分享勞動力的聚落。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丁仁傑,研究領域為漢人的信仰,他表示,即使團結力量大,面對自然,人依然渺小。相較於黑水溝的詭譎難測,台灣位處歐亞與菲律賓板塊交界,地震天災頻仍不說,潮溼燠熱的熱帶、亞熱帶氣候,更讓來台採硫的郁永河,曾有「草木晦蔽,人跡無幾,瘴癘所積,人至即病。」之說。
此外當時原住民尚有出草的習俗,原漢血腥衝突頻仍;清代在台官員吏治不清,遇事告官不如靠自己;再強橫的人,從渡海到上岸,面對接二連三的挑戰,也會恐懼不安,對神明的倚賴,也只有更深、更強。
因此,要是有人所種的莊稼總是豐收,瘟疫流行時不受傳染,或在與原住民戰鬥中總能全身而退,「大家便覺得一定是他所供奉的神明特別靈驗,不是一窩蜂地跑到他家祭拜,就是籌資興建小神壇,乃至日後蓋起正式廟宇。」丁仁傑說。
與此同時,家中的信仰系統,也分兩方面進行著:在神明這端,被迎入廟裡的神祗,如果神威持續遠播,經常又會被個人以分香與分身的方式,請回家中祭拜,一如在觀音、媽祖與王爺的信仰系統中,小廟、新廟乃至於個人,只要擲筊獲得神明首肯,都可從祖廟或靈驗的大廟迎回分靈。
在祖先這端,一來是渡海來台時,狹小的帆船容納不了移民攜帶神像以外的物品;二來就像日本人類學者增田福太郎在《台灣宗教信仰》一書中所形容,早期移民,「是富有流動性的一群定期離鄉外出工作的人。」對於沒想過要落地生根的人來說,自然也不可能將祖先牌位帶在身上。
所以家中神龕會出現牌位,往往也是個人的墾拓事業,已從風雨飄搖,邁向穩定的階段;而終老異鄉的念頭一旦興起,個人除了會自設牌位,在其上標示代表飲水思源的堂號外,有機會成家傳嗣的人,則在其百年之後,自身就成了開台的第一代祖。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作為神明、人鬼間的媒介,乩童自古以來,便披著神祕外衣。雖稱乩童,卻也有年長者擔任此角色。神明上身叫「起乩」,整個過程則名為「扶乩」。
[Not a valid template]↑ 搶孤活動據說是為了嚇退流連忘返的鬼魂。頭城搶孤,在紀念蓽路藍縷的開蘭先賢之外,也豐富了地方的民俗文化。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中大甲媽祖即將遶境,開路的哨角隊,吹奏響亮哨角。(攝影/陳弘岱)
[Not a valid template]↑ 基隆八斗子的中元祭放水燈活動中,各姓氏水燈聚集海邊。(攝影/劉子正)
[Not a valid template]↑ 位於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為慶祝城隍爺聖誕,特邀造型可愛,還會騎機車的電音三太子前來進香,在傳統中見新意。(攝影/陳弘岱)
[Not a valid template]↑ 與「北天燈」、「南蜂炮」齊名的台東「炸寒單」活動,據傳是因主司財庫的寒單爺怕冷,信徒特在元宵節時,擲鞭炮為其驅寒。
[Not a valid template]↑ 二○一三年,慈濟在中正紀念堂舉辦浴佛節,場面莊嚴肅穆。灌沐佛身,實為淨化己身;信仰,原是追求人格的超越。(攝影/張進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