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綠食堂】黑矸仔載豆油 甘霞色、醍醐味背後的ABC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攝影)

饕們都知道,讓滷肉入味的利器就是一匙好醬油,那滷得油亮發光的醬色,撲鼻穿腦的香味,完全跳躍理智分析,從味蕾直接攫獲心房。

醬油的顏色

滷製及紅燒是台灣料理的特色之一,一般認為滷菜要的就是醬色,沒有顏色就覺得不好吃。
那麼,醬油應該是什麼顏色?

問一百個人,可能有八十個人會回答你:「黑色。」如果醬油呈現褐色或琥珀色,反而不太容易接受。事實上,從黃豆或黑豆發酵釀造出的原汁,並不如市售醬油那般黝黑,黑亮黑亮的顏色,其實大都添加了焦糖色素。

黑心醬油的新聞讓民眾成了驚弓之鳥,在人人視添加物為過街老鼠之際,許多業者會搥著胸脯跟你保證:「我們什麼都沒加!」但永興醬油的賴振文表示,「焦糖其實也分天然及人工,過去焦糖不就是把糖放下去一直煮,煮久了就變成焦糖,其實也是天然的。」大同醬油的曾士豐則告知,「如果釀製的時間夠久,醬油的顏色自然會變深、變黑;或者使用乾式發酵法釀出來的醬油,滷製上色效果最佳。」比較不可取的是等不及的業者,直接就添加人工焦糖色素來達到速成的效果。

台灣好食協會召集人顧瑋表示,「如果消費者的認知,醬油一定要是黑色的,那麼生產者就一定會順應趨勢不斷地添加色素。」
現代人都在跟時間賽跑,連醬油也無法置身事外。

正常的醬油釀造過程,是以大豆為原料,利用麴菌酵素,使豆麥分解成植物性蛋白質,再經發酵熟成,過程需經四至六個月。速釀(化學)醬油則是以鹽酸加水分解脫脂黃豆,再以鹼中和成氨基酸液,除色、脫臭後,以人工甘味劑、色素調味,製作時間僅需三天。

化學速釀醬油因此又被稱「氨基酸醬油」,黑心醬油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以強酸分解黃豆餅時,最易產生單氯丙二醇,一旦超標,即對健康造成損害。

與豆麥醬油一樣,台灣的速釀技術也是來自日本。「速釀醬油有其時代背景,當年物資缺乏,需靠快速生產平價物資來滿足民生所需,但日本早在三十年前就已慢慢揚棄這種釀製法了。」經常往來日本取經的發酵達人許嘉生說。

今日的醬油市場,黑豆與黃豆(豆麥)醬油的比例為一比九,除了黑豆醬油為純釀,黃豆醬油中百分之七十為混合式,化學速釀占百分之五,其餘才為傳統釀造。

黃豆醬油以黃豆餅作為原料,由榨取沙拉油之後的脫脂大豆粕壓製而成,價格比丸大豆(完整顆粒)便宜,但蛋白質含量高出百分之二十,根據食品工業研究所的報告指出,脫脂大豆可提高氮的溶解利用率,縮短釀造成熟期,而蛋白質的分解率愈高,味道愈甘醇。
黃豆的基因改造問題出現在豆漿、豆腐等豆製類商品,那麼醬油安全嗎?

有關基改醬油的疑慮,釀造食品公會總幹事張淑貞表示,「醬油在釀製的多層次加工過程之後,蛋白質轉換成氨基酸,基因排序也出現改變,已經不再存有基改危機(也無法作檢驗),基改物質應該只存留在過濾的醬油粕上。」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外食人口日多,路邊攤的醬油來源也值得關注。
[Not a valid template]↑ 好醬油是美食的靈魂,既可帶出食物原味,又保留了醬油甘醇的醬香味。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