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企畫專題:南島新世界】印尼群島 黑夜裏穿過赤道

一個個的捕魚架,羅列在蘇門答臘島緊臨赤道的西北海域上
印民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一萬七千個島嶼就掛在赤道上
自二十世紀初對抗荷蘭殖民命運,這兩億四百萬南島人組成的現代國家
便擺盪在分離與統一的各種衝突中,如今,追隨著南島人的祖先
在蘇門答臘越過赤道,越發能體會南島人在印尼的處境

撰文/黃馨慧
攝影/蕭耀華

尼是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沿著赤道展開五千一百多公里。十九世紀中,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A.Wallace)在這群熱帶島嶼間旅行,蒐集動植物標本時,最先體悟出生物多樣性的原理,即現今地球上的物種之所以極其多樣,皆由於時空上的長期隔絕,各自適應不同的生態環境所使然。

島嶼正是最具體的例子,而島上人類的語言文化因時空上的長期孤立,所衍生出來的豐富變貌,就像每一座島嶼的意象那樣完美與自足。

掛在赤道上的一萬七千個島嶼

不過若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這成千上萬個島嶼並非那樣遺世獨立。由於地處東西海上交通的樞紐,印尼群島自西元紀元以降,透過頻繁的商業往來,就一直接受來自印度文化的影響,在爪哇和蘇門答臘島上曾建立起許多以貿易為主的印度教和佛教王國,而回教也從十三世紀開始,透過印度回教徒的中介,開始在島嶼東南亞傳播開來。

國際貿易運輸上的走廊位置,使得這片南方的島嶼世界,不斷地接收北方大陸的外來文化,就像一層又一層的釉彩,加在本土文化的島嶼精神之上。雖然說如今的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回教國家,但別忘了它也是最大的南島語族國家,最外層的釉彩雖然信仰唯一真主,但裏層仍夾有各種印度教和佛教的元素,其中最根本的素胚,則是島嶼精神化成的一萬七千個掛在赤道上的完美與自足。

十七世紀以後,荷蘭人的殖民勢力逐漸掌控印尼群島,奠定了現代印尼的國家規模,到了二十世紀初,由爪哇的貴族和回教長老所領導的獨立過程中,逐漸發展出帶著強烈大一統觀念的民族主義,促使這一萬七千個島嶼對抗同為荷蘭殖民地的命運,然而當共同的敵人消失後,它們依舊是掛在赤道上的一萬七千個完美與自足,現代印尼國家背後強烈的大一統觀念,仍然無法得到普遍的認同。

赤道這條想像中的圓周線,其實是為了幫助我們畫出自己在地球上的方向和座標,這條最大圓周線所意味的均衡和平分,在此更突顯出這個由兩億兩千萬南島人所組成的現代國家,正不斷地擺盪在各種相互衝突的元素之間,如地方分離主義與國家統一,如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

因此,循著南島先民的足跡,在蘇門答臘越過赤道似乎越發能感受到南島人在印尼的處境。

從萬物有靈到唯一真主

至於這個島嶼世界的精神層次上,也出現了大一統的現象。原先萬物皆有靈的宇宙觀,取而代之的是對唯一真主的信仰,特別是透過國家的形式出現以後,印尼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民信仰回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回教國家。

在多巴湖心的莎摩席爾島上,風俗長老悉達布達(Sidabutar)為了迎接雅加達一位高級將領的夫人的來訪,特地帶上回教徒的禮帽出迎,當被詢問及他的裝扮和本身的基督教有否相違背時,悉達布達長老對我說:「這頂帽子雖然是回教徒的禮帽,但也是代表印尼國家的標記,而我戴上這頂樣帽子,是為了迎接國家高級將領的眷屬,和我的基督教信仰沒有衝突。」

現代的馬達人除了最南邊的曼特寧(Mandeling)族信仰回教之外,絕大多數是基督教徒,因為過去曾長期受到南北兩邊回教徒的擠壓,亞齊人還數度入侵想叫他們改宗,所以在十七世紀與荷蘭人接觸之初,馬達人很快地就改信了基督教。

不知是否為了扳回一城,悉達布達長老特別建議我去參觀莎摩席爾島上的王室古墓,那兒有個赤身裸體的小雕像「亞齊回教徒」,頭戴方帽,手遮下體,蹲在馬達王雄偉的石棺前。古墓旁擔任解說員的梅勒夫說:「這個亞齊來的回教徒,因為仰慕馬達王高明的巫術,不辭千里跑來投靠!」。

梅勒夫自稱是王室的第十七代直系子孫,他相信馬達

人和其他的印尼民族,甚至菲律賓人與馬來西亞人,源起於遠古時代的共同祖先,證據是今天這些人的言語裏頭,還能聽見許多共同的詞彙。

即使如此,這些有著共同遠祖的民族如今卻因為宗教信仰的緣故,起著很大的衝突,成為今天印尼國內最主要的亂源之一,譬如安汶的回教徒和基督教徒的衝突,又譬如亞齊的獨立自由運動,甚至後者作為同樣信仰回教的地區,其獨立的最大的動機,除了經濟利益之外,是為了要建立一個奉行可蘭經法的純粹回教國家!

現代印尼獨立後的憲法雖然沒有明定回教為國教,在政治上也採取政教分離的做法,但是印尼國父蘇卡諾(Soekarno)提出的建國五原則(Pancasila)裏,第一條就直指「信仰唯一真神」,而且回教團體也一直掌控了國內絕大部分的政治資源。

回教傳入印尼群島大概是十三世紀的事,七百年以來,回教教義裏強烈的中心思想,大大地改變了印尼的南島祖先留下的島嶼世界觀,原來掛在赤道上的一萬七千個孤立與完美,成了邊陲上一萬七千個未完成的點點點,現代印尼人必須到島嶼之外的中心去尋回完美和唯一,而且中心不在這裏,不在南邊的島上,中心在別處,在很遠的北方。

「也許現在真正能把所有的印尼人結合在一個現代民主國家的,是南島語族這樣一個概念!」雅加達印尼大學的考古人類學教授布迪哈托諾說:「它促使我們重新找回南島祖先那條與自然維持平衡的界線,體認到在印尼各族群的語言文化裏,其實流著同一個來源的血液,同一個島嶼世界觀。」

這樣的世界觀並不冀望一個遙遠而唯一的中心價值,而是尋求和本地的自然環境相結合,以及發揚民胞物與的共享精神,也許如此印尼還可以為今天的各種問題,找到一個解答的方向,包括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族群與族群之間的資源爭奪,以及宗教與宗教之間意識型態的衝突。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印尼蘇門答臘大島西邊的小島尼亞斯。一個多山森林密布的島嶼,巨大的樹木成了島上房子的樑和柱,使得其家屋建以巨大聞名。島上的木雕師傅,正在雕琢傳統的木雕藝品。印尼有一萬七千多個島,各個島就像語言一樣,在漫漫的時空分隔下,都孕育出獨特的文化面貌。
[Not a valid template]↑ 尼亞斯島原住民之「石牆跳」活動。「石牆跳」是島上昔日階級社會的傳統,用以考驗年輕人的膽量和身手。現今的「石牆跳」,只是表演性質,娛樂遊客以賺取生活費用。
[Not a valid template]↑ 十八世紀荷蘭人占領印尼群島,在今雅加達附近建造亞洲最大的船塢,因為共同的荷蘭殖民命運,使得掛在赤道上的無數島嶼集結成一個國家。
[Not a valid template]↑ 回教教義已深入印尼人的生活。連參與排球活動的女學生,服裝都受到極大的限制。
[Not a valid template]↑ 星期五中午,數以千計的印尼回教徒,齊聚雅加達境內最大的清真寺,向真主阿拉祈拜。從過去萬物有靈的宇宙觀到對唯一真主的信仰,現在兩億四百多萬的人口中,超過百分之八十五是回教徒的印尼,已成全球最大的回教國家。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