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鄰亞洲】紅潮消褪後的烏蘭巴托 蒙古帝國八百年
蒙古,是自由與無垠遼闊,是風吹草低見牛羊,古往今來人們這樣想像與描述著。烏蘭巴托,是解放與紅色英雄,是傳統與現代融和交會的繁華都城,至少,蒙古人一直如此追求著。
蒙古,是自由與無垠遼闊,是風吹草低見牛羊,古往今來人們這樣想像與描述著。烏蘭巴托,是解放與紅色英雄,是傳統與現代融和交會的繁華都城,至少,蒙古人一直如此追求著。
菲南山林中的失學孩子或雲南幽谷間的小學學生,在這些最名不見經傳的窮鄉僻壤裏,明愛會以近似水的包容屬性,隨遇而安,以看似可有可無的瑣細服務,融入不同的地域、種族、文化、宗教,隨處精采。
基貝拉貧民窟是許多身懷夢想的肯亞人急欲前往之地。儘管夢想代價極大——失業、愛滋、瘧疾等苦難無處不在,但仍有超過八十萬人願意忍受一切苦楚與不便,落腳安身並選擇讓生命繼續在此繁衍、落淚、夢想。
去年十月的南亞大地震災難現場中,一名巴基斯坦女孩走向樂施會的供水卡車取水。除了淨水與公共衛生工程的專長外,樂施會亦透過各樣活動來向富裕國施壓、請願,征服貧窮之際,並致力推動全球性的正義行動。
剛果國境之東,以諸湖為界的逾千公里,是一片遼闊而狂野的邊疆。這兵家必爭之地,如今已有超過四百萬生靈悄聲沒入十年之戰的無底洞,而今太陽升起的每一天,又有逾千人將消失在這非洲的黑暗之心。
輕煙薄霧縈繞在連綿起伏的山巒間,曾經,這裏是歐洲人驚歎讚美的「千丘之國」,而今,一九九四年那場百日內的百萬大屠殺,取代了世人對她所有原初的印象與遐想。
肯亞塔卡巴村民湧向大貯水槽取水,葉落樹枯牲畜死,八十公升的水要讓一家十口用十天。長久的乾旱、饑荒、內戰與食物分配不均,讓這飽經患難的大地仍舊深陷懸宕與無解的苦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