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葉心慧(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A. Buzzola(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晨曦穿透清澈如水的藍天,灑進屋內。咖啡濃郁的熱氣緩緩飄散,香軟的奶油安靜地躺在土司上,電台流洩著關於天氣的貼心叮嚀,你輕靠椅背,交疊雙腿,掀開報紙。那些反覆輪迴的貧窮、饑荒、內戰、傳染病,絲毫沒有影響早晨的食慾。在指尖微黝的淡淡油墨味褪去以前,你可能已經徹頭徹尾地忘記了那些像補丁般的小塊新聞和毫無新意的零碎訊息。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過去短短三年間,咖啡豆的價格下跌了百分之五十,大幅下降的是農民售出咖啡豆的採收價錢,超級市場賣的咖啡包並沒有降價。你可能不知道,在連鎖咖啡店點一杯咖啡,農民獲得的利潤竟不到這杯咖啡的百分之一。
你可能不知道,在南非和廣西種植甘蔗的農民幾乎買不起白糖了,對數年前還能靠種蔗養家糊口的農民而言,糖已變得苦澀不堪。
你可能也不知道,擁有六百五十萬頭乳牛的非洲馬利(Mali),每年被迫輸入九千噸奶粉;當歐洲每頭牛享受超過九百美金的補助金的同時,歐盟發給撒哈拉沙漠以南每個非洲人的救濟金少於九美金。
這些你可能不知道或忽略的事,樂施會(Oxfam)正憂心如焚、迫不及待地四處宣揚。
一九六四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著名的非裔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曾經說過:「把今天的早餐吃完以前,你已倚賴了半個地球。這就是我們的世界組成的方式。若不確切認知這個基本事實,世界不會和平。」
世界,漸漸地抹平了。
麥當勞和星巴克親切熟悉的氤氳,讓每個遙遠陌生的城市不再水土失調、日月無光。中國上海和印度邦加羅爾的大學生信心滿滿地透由網際網路,跟美國紐約和英國曼徹斯特的年輕人競逐同一份工作。
富裕國家裏每個人都能以最攻城掠地式的隨意姿態,輕輕鬆鬆把來自迦納、墨西哥或衣索匹亞的酸甜苦辣,放入購物袋。
當世界昂首闊步邁入全球化時代,並漸漸變得越來越平、越來越小之際,為什麼超過半數地球人口卻越來越窮?
有聲勝無聲
樂施會相信,在這個物資豐沛的世界,貧窮,不該是生命的實相,而該是能被跨越的不公平景象。他們相信,每個生命都該擁有尊嚴與機會;進而,他們也孜孜矻矻地讓這個信念成真。
萬般不公平的景象像一堆堆錯誤扭捏的畸形黏土隨處攤擺著,而我們確確實實生活在這樣的地球上:每五個發展中國家的成人,就有一個文盲。每年,至少有一千兩百萬名未滿五歲的兒童,因貧窮造成的疾病而夭折。逾十五億人沒有清潔飲水和基本衛生設施……。
有人以為,貧窮問題太多、太廣、太複雜了。總之,這是國家領袖、國際銀行家、聯合國官員這等人物方能運籌帷幄的天下大事,輪不到市井小民來傷神費心。
其實,讓全球孩子得到基本學校教育,每年需要一百億美金,美國人每年花在冰淇淋的錢就不只這些。
讓全球的人都享有基本健康及營養照顧,每年需要一百三十億美金,美國和歐洲單是花在寵物糧食上就超過一百七十億美金。為全球婦女提供保健服務,每年需要一百二十億美金,這約莫是美國人和歐洲人花在香水的錢。
當然更別說歐美以外,同樣富裕得像是理所當然又揮霍得非常理直氣壯的,還有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澳洲、汶萊、杜拜……。
「無論知道或不知道,大家對這些不公平景象的關心都太少了!這就是為什麼,樂施會這麼積極推展運動、呼籲、倡議,不惜一切發出聲音,即使被當作是噪音(Noise)也是好的。」國際樂施會(Oxfam International)日內瓦辦事處的倡議幹事羅閔.班尼秋(Romain Benicchio)說著說著,臉上由凜然的義憤難平轉為釋然的詼諧淺笑。
誠然,動聽也好,刺耳也罷,樂施會的「貿易要公平」(Make Trade Fair)運動沸沸揚揚地進行;其「爭取改變不公平的國際貿易規則的全球簽名運動」——「巨聲行動」(Big Noise)也累積了來自全球各地逾一千七百八十萬個簽名,而且與日俱增、「聲」勢洶洶。
為了更貼近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呼吸吐納,國際樂施會在日內瓦設立了專事世界貿易課題的辦公室。
炎炎夏日,我們迎風漫步而至,不甚寬敞但兼備閣樓的隔間,布局趣致,亂中有序,彷彿隨時都會有鮮活創意源源不絕地由此冒出來。這棟日內瓦政府特別撥款資助的公益組織大樓,在物價驚人的瑞士,每室月租僅一千瑞士法朗;而在樂施會辦公室的內外左右,舉目皆為志同道合的各路好漢,四方NGO,簇聚一樓。
「這樣幫我們省下不少行政開銷,讓我們更能朝目標全力以赴。」來自法國,身高一百八十五公分的班尼秋,折腰埋首在這小巧辦公室倒也怡然自得。相較於樂施會其他辦事處的龐雜事務,日內瓦辦事處的目標純粹而明確,主修經濟的班尼秋亦能學以致用。
樂施會的「貿易要公平」運動,顧名思義,即是針對不公平的全球化貿易而開展的:他們懇請富裕國家停止任何形式的傾銷,包括扭曲貿易規則的國內農業補貼。希望確保貧窮國家不會因世貿組織的不合理規則而失去生活保障,並確保貧窮國家的產品能更公平地進入世界市場。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樂施會重大救助記事】
- 1942 二次大戰期間為解決饑荒問題而成立的食物與醫療救助。隔年,牛津委員會正式登記為慈善組織。
- 1948 於英國成立第一家慈善商店,至今仍然營業。
- 1960 易名為樂施會,開始籌備對發展中國家的中長期救援計畫。
- 1970 增加救援金額與項目,成立公平貿易計畫以影響國家決策者。
- 1971 孟加拉獨立戰爭爆發,百萬難民湧入印度;樂施會聘僱當地居民與難民當職工,提供本國人民救助。
- 1979 樂施會在歷經波布極權的柬埔寨協助近一百萬當地難民安頓身心。
- 1984 樂施會針對非洲伊索比亞的大饑荒募款,在英國引起高度回應,一年內募得近五百一十萬英鎊。
- 1992 民眾透過樂施會捐贈近二百多萬件外套,協助在東歐與中亞的貧窮家庭渡過寒冷冬季。
- 1994 盧安達的種族滅絕造成超過八十萬人喪生與近兩百萬難民流離失所,創下樂施會最高金額的紀錄。
- 1995 英國與愛爾蘭樂施會連同其他各九個樂施會會員國組成「國際樂施會」,展開基本平權運動的請願。
- 2002 國際樂施會致力推動「公平貿易」運動,為農民爭取權益。
[Not a valid template]↑ 南亞地震現場上,樂施會在最短時間內架設起蓄水桶和臨時廁所,以解決民生需要。
[Not a valid template]↑ 歷經乾旱與蝗蟲害之苦的非洲尼日,許多小孩與成人正飽受營養不良與食物短缺之苦。樂施會向三百六十萬居民展開食物分配與救助的計畫。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