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第177期精彩內容
沙巴亞庇外海的加雅(Gaya)島上,菲裔少年無憂無慮地把玩皮球。以菲律賓為主的外來移民已逼近在地人口,為沙巴和菲律賓擾攘已久的主權爭議,再添變數。自一九六三年以來,東西馬交集日漸頻繁,然鬱積多年的不對等關係,卻再掀東馬自治獨立課題。
沙巴亞庇外海的加雅(Gaya)島上,菲裔少年無憂無慮地把玩皮球。以菲律賓為主的外來移民已逼近在地人口,為沙巴和菲律賓擾攘已久的主權爭議,再添變數。自一九六三年以來,東西馬交集日漸頻繁,然鬱積多年的不對等關係,卻再掀東馬自治獨立課題。
一九三五年,初抵新加坡碼頭的廣東女子。她們即將走入大戶人家,開始日復一日刷衣洗碗、看顧小孩的家傭生涯,人稱「媽姐」。二十世紀初,許多追尋身心自主、經濟獨立的廣東女子,一反女子出嫁時,由女性長輩梳髮成髻的傳統,透過「自梳」儀式,象徵將自立更生、終身不嫁。而今,最後一代自梳女即將隕落,媽姐也將隨著她們曲折的青春,凋零消逝。
來自美國的散裝貨輪船艙中,工人正操作機械將艙底的黃豆推向輸送管。這些進口到台灣的黃豆,九成用作榨油與飼料,一成供國人食用。然而食用豆所需的品質與品管層次遠高於榨油飼料豆,不應為同一來源,加上基改爭議與農藥殘留疑慮日深,多數民眾卻根本渾然不覺,也不知另有食品級黃豆的存在。
捷克首都布拉格是許多新婚夫妻度蜜月的首選,能在舊城廣場天文鐘底下拍婚紗照更是浪漫無比。來來往往的行人與沉浸在喜悅中的伴侶,為這座城市襯托出一動一靜的氛圍。捷克斯洛伐克從單一國家終至分裂為兩個獨立國家,因為過程平和而以「絲絨離婚」形容,我們就像旁觀的行人,從中看到分合的啟示。
二○一二年十一月,NGO團體Wildlife21與海洋大學研究人員,在接獲台東三和漁場漁民的通報後,趕赴現場探視一尾誤入定置漁網的小鯨鯊。以《經典》雜誌命名的小鯨鯊,經過丈量體長、體重、繫上衛星籤後,隨即被野放。透過衛星籤傳遞的訊息,研究人員可掌握牠在附近水域的洄游狀況。
以翠綠的稻浪,無垠天空為背景,由RC和壓克力為材料製成的戶外藝術創作「坐十分鐘陶淵明」,不只為台南市土溝社區增添繽紛色彩,也為當地居民平添鄉居樂趣。相對於許多公共藝術常與生活脫節,缺乏與環境對話,土溝社區的戶外創作,無一不是藝術家在聽取居民意見後,持續交流、分享、腦力激盪的結晶。居民藝術創作的興趣與認同倍增,對故鄉的情感也更加濃厚。
曼谷唐人街一家華人開設的機車行內,關公畫像、土地神神龕與大大小小的泰國佛像各安其位,突顯泰國華人社會豐富多元的文化面貌。民間信仰是華人祖輩遷徙暹羅時重要的心靈寄託,而今後代多不諳中文,但傳統神明依然在華人群體中發揮巨大影響力,並與在地宗教融合,為兩族宗教文化注入新元素。
奉天宮的香火依然繚繞,但老鎮新港,透過社區營造,已然脫胎換骨。近二十五年來,在新港文教基金會的帶領下,新港走過台灣泡沫經濟衝擊後,傷痕累累的惡質文化;以愛鄉的目標,搭配具體的行動,重新找回社區居民對土地的關懷,堪稱是台灣社區文化營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