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鄭接黃(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你相信姻緣天注定嗎?
唐代傳奇小說〈定婚店〉的韋固不信。天未明,斜月下,一名老人說,幽冥掌生人之事。記生死、論功過,賞善而罰惡,皆屬幽冥所掌。老人表明自己在冥間專司人間婚牘。又說,除了翻查幽冥之書以核對登記,行囊中還有赤繩,當人出生落土,他便悄悄繫於夫妻之足,近在咫尺或遠在天涯,赤繩之所繫,緣分無以避,直指韋固之妻正是市場賣菜陳婆懷中褓抱的三歲女童,早就注定好了。
韋固當然生氣,眼巴巴地渴望,多方求娶皆不成,怎麼可能相信,那位賣菜婆,還瞎了一隻眼,門不當戶不對,妻子還僅是三歲,還要等多久才會亭亭玉立,怎麼可以相信。在老人隱沒後,韋固衝怒一念:不如殺之,看如何能實現!便交代僕人以刀刺向女童,沒中心窩,卻刺中眉間,趁市場紛亂之際順利逃脫。
十四年後,韋固終於娶妻,還是一名容色華麗的女子。然而,妻子的眉間總是貼著一枚花子,不論晝夜從不撕取下來。經詢問才知,眉間其實留有刀痕,妻子竟是當年那名刺殺未遂的女童。
嘖嘖稱奇的命定姻緣,出自李復言《續玄怪錄》的〈定婚店〉,雖然,否定了門當戶對的觀念,卻也從根本上否定對於愛情的積極進取,彷若婚姻並非愛情,似乎毫無自主選擇的權利,任憑「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這等安排,不能反抗,要認命且屈服。在清代台灣婚約文書有寫到:「憑父母之主宰,聽月老之推遷,千古不易之綱常也。」運用命定姻緣的概念,強化父權支配,更是透過「宿緣」的詮釋,也就是難以一言蔽之的前世今生來降低自我情感意願,來說服世俗子女必須安定於父母媒妁所決定的婚姻關係。
但吊詭的是,小說故事卻又矛盾地傳達出希望的感受──韋固終娶美嬌娘。既是命定,卻又存在未來改變現狀的希望,成為民間信仰裡很對反的概念,卻又是人們所祈願的。
姻緣繫者為月下老人
從文學脫穎而出的月下老人,形象逐漸確立在信仰層面而富有變化,長期關注台灣民間信仰文化、創辦「一步就出走」網站的阮偉華說道,月下老人的形象大抵不脫為一名慈容「扣頭」(台語,意指額頭前凸,是具有福氣及智慧的象徵),鶴髮長鬚,執掌姻緣簿,拄拐站立,頗具隨時行動之態勢,穩穩當當地為芸芸眾生奔走牽線。或有傾聽之姿,如台南普濟殿、台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月下老人的造像是略為側身,神韻是細細聆聽,將祈願聽得清清楚楚。甚或有在拐杖繫上祝福意涵的「葫蘆」,諧音「福祿」、「雙蟠」,寓意兩人白首偕老;「紅線」繫綁緣分,與「紅繡球」的婚禮指涉等,彷彿可以勾勒出民間對於愛情的想像:能牽得一位有緣者,進入婚姻,幸福共享,攜手到老,人生若此,夫復何求?阮偉華說:「在找伴侶,以及維持人跟人之間緣分的穩定,從造像當中就能看到月下老人在社會裡扮演一個重要的信仰角色。」
人神都愛「成雙成對」
另外,台灣民間信仰神祇系統也可以看出一種「成雙成對」的美意,譬如「土地公娶親」,信眾為讓土地公有伴,雕奉土地婆神像,辦理傳統婚儀。甚至許多男性神祇因為鄉野傳說,而雕奉有「夫人」之神像,舉如城隍夫人、王爺夫人等。而這些作為男性神祇的陪伴,婆與夫人倒也成為「守護婚姻」的祈求對象,特別是土地婆就像隔壁家的阿婆形象,勤忙於鄰人大小事,為其奔波忙碌。早期婦女對於婚姻的「家醜不可外揚」,藉由祭拜,向婆與夫人傾訴苦衷,比如婦女會親繡繡鞋向城隍夫人求換,像是一種信物般,以求夫妻和「諧」,回家後將鞋尖朝內,表示希望另一半心向著家庭,切勿向外。
台南普濟殿除了供奉有月下老人,二○○七年再雕奉一尊月老婆婆,總幹事洪忠義分享,原意是讓神龕上神祇畫面上能夠呈現出對稱,「但阿婆仔也有自己的天命,月老公負責牽線,阿婆仔則是掌管記錄姻緣簿。」正巧補足月下老人神像缺漏了姻緣簿。而月老公傾聽,月老婆正眼直視,仔細聽看,除了是信仰接收著祈願,也是提醒著信眾應該面對愛情的態度。
若問從月老信仰裡可以體會到什麼,李佩儒說:「就是求得『圓滿』二字,對於情感,對於人生。」正緣與否,或者只是未來的過客,也許在落土命格早已決定,「神」的存在是個提醒,不要忘記要讓自己善良,然後,成為更好的人,就能有更好的轉機。阮偉華下了一個結論:「所謂的正緣,不就是你和他都是好好的人,有共識,在人生的路上能一起走下去。」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愛情信仰什物論】
月下老人手中的姻緣簿,多為藍色書卷,記載天下男男女女的婚配關係。牽起情愛雙方的紅線,含有月下老人綁、繫、牽等動作暗示,「月下老人繫夫妻之足」就是詮釋緣分的具象化,並一再地強調「緣分」,譬如鉛錢,「鉛」台語語音近於「緣」。而「緣粉」音近「緣分」,原型為古早的胭脂粉(或稱水粉),現在多使用太白粉加上色素,調成粉紅色,是傳統婚俗上使用的物品,透過「灑」,以緣粉的擴散象徵幸福模樣,婚俗祝福則說道:「人未到,緣先到,媒人緣分分乎透,新婦入門是疼透透。」有些廟宇則會強調「喜」與「甜」,祭拜多用甜品,譬如砂糖或糖果。近年來,各廟宇年初的點燈系統更開發出「姻緣燈」,願天下有情人都能找到適合的對象。
[Not a valid template]↑ 牽起情愛雙方的紅線,含有月下老人綁、繫、牽等動作暗示。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婚姻禮俗之神祇】
「傳統的婚姻禮俗裡所祭拜的神祇,其實相當符合當下現實的生活邏輯。」林杰表示,譬如新娘出嫁前祭拜「紫姑」(廁神),在過去是往後踢三下恭桶,是因為迎娶路迢迢,沿路上廁所不便,萬望庇佑。新郎則須於婚禮前祭拜床公、床母,安其床,為將來的生育稟報,未來能有更多的家庭成員。
而後的家庭生活、食衣住行育樂都維繫在嫁娘身上,從新娘的「出廳試鼎」,意謂認識廚房,展示廚藝。在王建的〈新嫁娘〉一詩中可看出:「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侍奉公婆,經營家庭,飯碗歹捧,拜灶神來助,婚姻禮俗祝福語說道:「新娘拜灶君,以後起火卡袂昏,煮靡卡緊滾。」新娘透過「煮食」能夠鞏固家庭地位,也透顯飲食乃生活之大事。傳統禮俗上還會帶著新娘摸筷籠,藉由知道筷籠裡筷子的多寡,來知道家庭成員有多少,祝福語是說:「摸筷籠,做事才會知輕重。」或有家庭有飼養豬隻,則帶新娘前去豬寮認識,攪動餿桶,念道:「攪餿攪乎浮,飼豬卡大脯。」或有飼養雞隻,新娘認識雞籠處時則祝福念道:「年頭飼雞栽,年尾就來做月內。」祝福與實在的生活,恰恰可以印證婚後的人生。
[Not a valid template]↑ 侍奉公婆,經營家庭,飯碗歹捧,拜灶神來助。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霞海城隍廟是大稻埕最受歡迎的月老廟,每天吸引了熱鬧的人潮,其中不乏來自日本、韓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國際觀光客,前來此地
[Not a valid template]↑ 一位妙齡女子在南投日月潭旁的月老廟裡為自己的姻緣路求取籤言,一張紅色小紙暫時左右了她的心思。
[Not a valid template]↑ 月下老人的形象大抵不脫為一慈祥老者,額頭前凸、鶴髮長鬚,拄拐站立,穩當地為芸芸眾生奔走牽線。
[Not a valid template]↑ 從神明的造像中,也看得出台灣民間信仰神祇系統裡一種「成雙成對」的美意。
[Not a valid template]↑ 單鳳眼、絡腮鬍的斷緣先師,右手拿摺扇,能合亦能開,扇(散)去緣分。一則牽緣,一則斷緣,制定嚴謹的祭儀與用具,包括用斧頭切斷紅線。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