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入話】神形人心 圓滿安定的想像

撰文/鄭接黃(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謂為神明雕塑金身,在台灣民間信仰觀念裡相當於建造一座房子,讓神靈入住,能夠安穩而長期地定居,享用人間香火。府城泉州派妝佛世家,現今第五代傳人「西佛國」神像雕刻師蔡友誠說:「單憑想像,『神』如同名詞,神像只是將『神』具體化,我們拜的是精神,只是精神並無法具現,就好像少了一點什麼,需要讓人看得見。」

神像是一種證明,也是一個實際的寄託,雖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神靈無所不在,但神像給人一個顯著的存在,可以目視慈悲祈求,可以祀奉香煙裊裊。自雕塑到開光點眼、安放神桌所進行的各種儀式,以及神明聖誕祝壽的誠心慶賀等,人與神明獨特的互動經驗逐漸產生,更拉緊了人神關係。

寫意而非寫實的人性

承福軒神像創作工坊雕刻師黃豐義分享:有一回,主人家(民間對業主、客戶之稱)請他雕塑一尊將軍神像,卻要求以逝世的親人照片為範本,黃豐義在詢問主人家後得知,這位「將軍」在世為計程車司機,一次執業時,遭遇歹徒殺害,屍身丟至排水溝,之後魂魄隨神明修行,成道受封將軍,特別託夢家人為其雕塑金身。等到粗胚(神像身形姿態)完成,黃豐義請來主人家確認,神像左胸處卻莫名出現一道裂痕,只見主人家眼淚直流,才知當時遭到殺害的肉身左胸,就留有一道深刻的致命傷痕,狠狠砍進那名計程車司機的,也狠狠砍進家屬內心的,一道很痛的過往。那道裂痕有留下嗎?畢竟作為靈感故事,裂痕的留下是最直接的「神蹟」,黃豐義師傅卻表示,雕刻師的職業就是要讓神像完好圓滿,在世的痛已經過去了,現在的祂,是庇佑眾生的神了。姑且不論故事的真假曲直,雕塑神像供奉的原由各式不一,有典故模範、故鄉連結、世代傳承,也有信仰歸屬、心靈撫慰等,神像除了承載過往的歷史,也是民間信仰裡神和人情感交流的載體。

然而,雕塑神像會有個終極究問:也就是對於神明形象的想像究竟從何而來?黃豐義表示,神像雕刻大都承自傳統,師父怎麼教,徒弟就怎麼學,如「承福軒」是取意承襲福州之意,各門派有別,面容、體態、服儀等,亦隨時代不同會有變動與打破,但大抵有一定規制可循。師承鹿港施至輝、錦輝軒工作坊神像雕刻師陳宗蔚則表示,神像其實是「抽象」而「寫意」的「擬人」。作為神與人之間的感觸媒介,用人的形體來想像神是較為親近,但又必須與人有所區別,展現神明的福態莊重,在泉州風格傳統上,著重意象而非寫實。陳宗蔚亦說到,譬如神像有分性別,但不表現性徵,不會將人體的細節全雕刻出來,只講究雕刻的線條力道,靈活呈現神韻與氣度。王爺的威赫、關公的忠義、觀音的自在、媽祖的母性,關於神明的基本性格,雕刻師除了透過形體設定,還會特別在面容五官上著力,也就是所謂的「佛仔氣」──穩定保持一種簡單而不明確,似笑若嗔,超世脫俗,時而慈悲目視,時而威嚴看待,賦予許多人性的解釋,讓信眾能夠在「感覺」到什麼,又能「期待」著什麼,是一種「見山又是山」的內心投射。在粧彩部分,則運用大色塊的單色,「若重視神明如親人般,一定會想將最好、最漂亮的都給予神明。人家說粧佛,代表神明是必須『粧乎水』。」陳宗蔚說,因此,強烈而華麗除了加強宗教感受,亦是種奉獻心意以求回報的具體表現,「粧佛」之意也來自於此,粧點神佛的審美價值觀當中隱含傳統社會中對於「人」的美好憧憬,必須飽滿而無缺,安金鑲銀,尊貴而獨特。

信仰就是人心

「神」一字以六書中的形聲字拆解,從示、申聲,「示」指祭祀,「申」者,是指天空中閃電形,古人以為閃電的變化威力,是為「神」的靈異感知。然而,從台灣民間信仰的發展中來看,神明多具有「祖先」性質,視作先賢、先聖,綜合來說會有一種既疏離難測,卻又如此親近的感受,台灣社會多以「人」的觀念來面對,以人來想像,開始為神明「定相」,創作神像,透過「人塑神」,而「神護人」,彼此的依存,有如老師般榜樣教導,有像朋友一樣作陪,甚至是家中親戚長輩般來看待,不僅僅是「信仰」兩字可以說得清楚,更有「人」自身想望、親族關係的對照,以及社會價值觀的反映。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迎請關渡媽祖】

人藉由「神像」與神互動的情況除了在雕塑、安奉、祭祀之外,特別在廟宇均可觀察地方透過迎請儀式而與神明建立起情感,同時也反映了人心需求。走訪一趟台北市關渡宮,媽祖殿裡有眾多媽祖神像。關渡宮董事蔡相煇表示,舊時北台拓墾環境貧廢待興,災禍頻仍,自乾隆年間北台形成的幾個聚落,在媽祖聖誕(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前後一段時間,發展出迎請媽祖巡庄的習俗。

迎請方式尤為特別,由A聚落自關渡宮迎請媽祖,之後由B聚落接力,自A聚落迎請,C聚落再自B聚落迎請,直到最後一個聚落,則是負責迎送關渡媽祖回鑾,形成一條條媽祖路線。

曾為關渡宮撰寫專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張靖委補充:「早期關渡宮並沒有那麼多媽祖神像,是後來國民政府來台,為禁止鋪張浪費及為防集會暴動影響社會秩序,實行『統一拜拜』的政策,將迎請媽祖之儀式,集中在媽祖聖誕當日,但在當時,沒有那麼多尊媽祖神像可供信徒迎請,為因應信眾所需,雕塑多尊媽祖,分大媽、二媽、三媽到八媽,其中又有正駕與副駕(為正駕之分身)之別,再加上有人雕塑小尊媽祖神像還願等,以致我們可以看到關渡宮有那麼多尊的媽祖。」數大而美的媽祖神像,幾乎關渡宮的信徒都能侃侃而談起與媽祖發生的獨特經驗,作為現代傳說與神話,分靈與分身亦可視為與神明交流互動的重點觀察。

[Not a valid template]↑ 數大而美的媽祖神像,幾乎關渡宮的信徒都能侃侃而談起與媽祖發生的獨特經驗,作為現代傳說與神話,分靈與分身亦可視為與神明交流互動的重點觀察。。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黃豐義師傅認為訂製神像,首要不是價錢,而是取材自然,需要時間成形,呈現天時、地利、人合三者缺一不可的概念。
[Not a valid template]↑ 神像在入神儀式後,先是打上黃土底漆,修補木質的缺陷,圓滿神像形態,再以砂紙修磨。
[Not a valid template]↑ 由主人家奉請神像,道長拿起圈蓋的紅紙,進行開光儀式──用開光鏡引自然光照向神像之眼,象徵灌入自然力。
[Not a valid template]↑ 神像修復師唐偉立觀察修復重點,細膩地為神像用針筒注射填補蛀蝕處。
[Not a valid template]↑ 在民間信仰觀念裡,神像藉由在廟宇裡過爐,獲得淨化與靈力護佑。(攝影/劉子正)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