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思熙
《莊子.秋水》篇裡有這麼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值得深思再三: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
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
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 >
換成白話文來說,意思就是:
站在宇宙大自然法則的高度看,天地萬物,一律平等,無差無別,無貴無賤;但站在萬物各自的本位角度看,總認為自己的身價最高,自己的地位最尊,其他物種都是卑微的,都是低賤的,都是微不足道的;而站在人間世俗的角度看,貴賤由人,完全由不得自己。也就是說人世間所謂的貴賤,不是自己說了算,是眾人說了才算。
《莊子》這段話,說得一點不含糊,它千鈞一擊,可以振聾,也可以啟瞶,可以敲開人類恢弘的襟懷,也可以敲醒人類「以人為尊」的慣性思考。
天地萬物的產生與存在,本來都是一項奇蹟,都是大自然的精心賜予,每一物種都是獨一;每一物種的功能都是無二,那有高下之分、貴賤之別。在大自然的眼中,天地萬物都是一般高,都有各自的神通與妙用,所以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必硬要說「人是萬物之靈」?何必強調「人是高等動物」?
其實,「人」只不過是大自然千千萬萬物種之一,人有生老病死,其他物種也有生老病死;人有高度求生意志,其他物種也有高度求生意志;人以大自然中的陽光、空氣、水為活命的養分,其他物種也以陽光、空氣、水為活命的養分;人有活命的權利,其他物種也有活命的權利;萬物同居一個屋簷下,誰大又誰小?誰強又誰弱?誰貴又誰賤呢?
自視甚高的人類,不僅沒有跳脫以物種為本位的思維方式,還高舉著「人權」的大旗,卻殘害萬物生靈;祭出「人權」的盾牌,護衛一己的私利。所以大山被挖空了;森林被砍伐了;動物被獵殺了;空氣被汙染了;光害讓夜行動物瀕臨滅絕;人類對水資源的強取豪奪,讓各類水生植物面臨嚴重生存威脅。人類無視於其他物種的生存權,把世界當成自己的後花園;無視於天地共生共榮的自然法則,把所有其他動物視為自己豢養的家畜。就是這種「自貴而賤物」的心態,人類的貪婪之心已逐漸形成吞噬萬物的黑洞,讓萬物共生共榮的地球,加速奔向毀滅。
《莊子》又說:
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
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
知天地之為稊米也,知毫末之為丘山也,則差數睹也。
就是說:貴賤、大小都是相對的,都是出自人類自認聰明的「分別心」所形成的概念。所以從萬物之所以為大的微觀角度看,天地萬物都很大;從萬物之所以為小的宏觀角度看,則天地萬物都很小。也就是說,站上整個宇宙的高度看地球,地球只不過像一粒米那麼小;但站在微細到幾乎看不見的微觀仰角看,那怕是一根毫末或一粒灰塵都像一座高山那樣大。
人類用什麼心態思考問題;用什麼心境看待萬物;用什麼高度觀察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都牽動著世界的未來。人類能不能站在宇宙的高度,能不能摒除「以人為尊」的自私心態;能不能以「物無貴賤」的胸懷尊重大自然,讓人類返璞歸真,回歸大自然,那就存乎人類的一念之心了。
人類以一己之私打破了地球原本和諧而平衡的自然生態,而又因貪得無厭、揮霍無度,讓地球產生曠古未有的生態危機。雖然不少有識之士開始呼籲「節能減碳」,開始要求「自我節制」,開始主張減少貪欲,回歸簡樸。但壟斷並獨享地球絕大部資源的工業化國家仍然我行我素;開發中國家卻又不甘落後,急起直追;而處於朝不保夕,極度貧窮落後的國家,則形同刀俎,自然資源任人破壞,任人奪取,使得地球生態惡化的程度,不僅毫無減輕的跡象,反而更加變本加厲,人類陷在貪婪的泥沼裡而不願自拔,這就是為什麼「搶救地球」的聲浪大,而改善生態功效小的原因。
《莊子》也說:
以趣觀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則萬物莫不然;
因其所非而非之,則萬物莫不非。
態度決定高度,一個人的態度如果是正向的,所看到的萬事萬物都是正向明亮的,都是價值非凡的;如果一個人的態度是負面的,所看到的萬事萬物都是負面陰暗的,都是一無可取的。而態度又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態,所以佛經說:「心為工畫師,能畫各種色。」地球的前途,取決於人心的趨向,人類要想逆轉地球加速崩解的頹勢,必須先導正自大而貪婪的心態。人類傲慢自大,揮霍無度的心態不導正,「自貴而相殘」的價值觀不調整,尊重自然的心念不強化,恢弘的氣度不培養,任何改善地球生態惡化的呼籲都是枉然。
人因為站得不夠高,所以看不到自己的渺小;人也因為縮得不夠小,所以看不到萬物的偉大。兩千多年前的莊子,老早就洞悉這一點,因此處處苦口婆心,為後人指點迷津。只是有多少人能理解莊子的這些苦口婆心呢?世界之所以紛紛擾擾;地球生態之所以不斷惡化,或許這是人類的宿命,也或許這是眾生的共業吧!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