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思熙
我是一片雲,天空是我家,
朝迎旭日升,暮送夕陽下,
我是一片雲,自在又瀟灑,
身隨魂夢飛,它來去無牽掛。
我是一片雲,天空是我家,
朝迎旭日升,暮送夕陽下,
我是一片雲,自在又瀟灑,
身隨魂夢飛,它來去無牽掛。
我是一片雲,自在又瀟灑,
身隨魂夢飛,它來去無牽掛。
這是一首由鳳飛飛主唱,由瓊瑤作詞,古月作曲的老歌,自一九七七年發行唱片以來,廣受青年男女喜愛,風靡大街小巷,紅極一時的流行歌曲。即便到了二○二○年代初期仍然膾炙人口,歌聲繞梁,傳唱不衰,老一輩的人至今都還能哼上幾句。
這首歌詞描述著天上飄忽不定的雲,寄情於飄泊不定的人生,呢喃於一種灑脫的生活態度,也潛藏著一段欲說還休的感情。
詩歌裡的雲
歌詞裡的「雲」雖然一再表達瀟灑、自在、飄泊、浪漫,無拘無束的任運逍遙,最終點出了「身隨魂夢飛,來去無牽掛」的牽掛。既然身隨「魂夢飛」,又豈能無牽掛?表面上故作無牽掛,內心裡卻深藏著「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夢縈魂牽」的牽掛。
古代詩歌上也有一種雲,《詩經‧鄭風》有首「出其東門」的詩,就提到了另一種不一樣的「雲」: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雖則如雲,匪我思存。
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縞衣茹藘,聊可與娛。
《詩經》在古代被稱為「六經之首」,在儒家的心目中,地位自然非常崇高。這首〈出其東門〉,描述的是一位年輕男子走出東門,美女如雲,但都不是男子心中愛慕思念的那位佳人。他所思念的是那位身穿素衣,圍帶著黑青色佩巾的意中人。年輕男子尋尋覓覓,再次走出城門外面,又看見美女有如茅芒白花那麼繁多,但也還是看不到身穿素衣,圍帶絳紅佩巾的那位鍾情佳麗。
古人講話很直白,作詩也很質樸,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一點都不拖泥帶水。詩中反覆述說著一種情愫、兩種情境,其實講的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想見到「夢裡尋她千百度」的那位佳人。言詞婉約,深情感人,樸素的語言能表述豐富的情感,值得再三吟詠品賞。
古今兩首詩歌,一首所說的雲,在空中虛無飄緲;另一首說的雲,在人間具體可數,兩首詩歌讀起來,都沁人心扉,頗具美感。
科技裡的雲
在近二十年來的這個時代,也有一種「雲」,那是一種影響我們至深且大,看不見摸不著,常伴我們左右的「雲」,那就是已經大眾化的科技網路的雲,我們通常稱它為雲端。
其實它既不是天上實質的雲,也不是詩經中用來形容數量之眾的雲,它是一種儲存與傳遞數據、檔案、訊息、影音、圖文的科技上的「雲」。這種「雲」,銳不可擋,已迅速席捲全球,從桌上型的電腦、企業網際網路的雲,發展到現在人手一機、社群網路的雲,它已經掌控了我們的生活與人際關係。
這種網路上的科技雲,誕生迄今只有短短的二十五年,但在這短短的二十五年裡,世界因此而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這是工業革命所望塵莫及的。
現在資訊流通變得更迅速、更自由、更通透了。人際關係上再也藏不住祕密,個人的隱私在網路上被曝露無遺。製造業生產流程發生巨變,自動化、效率化,機器人取代了大量人工;網路購物平台取代了實體商店;遠距醫療巨幅減少醫院的門診;各種搜尋引擎儲存著應有盡有的百科全書,供人快速尋取。學校的傳道、授業、解惑功能受到遠距教學的挑戰。社群網站如雨後春筍,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海量的訊息良莠不齊,真假難分。政客用來煽惑民眾的激化言論,推動著人際關係的對立與仇恨。商人用華麗的詞藻,精緻的圖文影音,在網路平台上極盡行銷之能事、銷售產品,刺激消費。親朋好友成立群組,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抱團取暖,維繫感情。不肖者也可以用幾乎不受管制的網路,進行惑眾詐財。軍事上用衛星網路導航,精準打擊敵人。網紅利用社群網路譁眾取寵,博得點閱率,謀取一己私利。政客成立網軍,為達成某種利益與目的,任其殺戮網路戰場。科技的雲,為善為惡,為所欲為,不一而足。
如今這種科技上的雲,鋪天蓋地,猶如天羅地網,讓被鎖定的人無所遁形,不論造神或抹黑,都無所不能。
無所不在的網際雲
不可諱言的,網際網路日益壯大的雲,帶給人類快速進步,也帶給人們生活上的許多方便。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人類有更多的方便,就會有更多的隨便;有更多的言論自由,就會有更多的目無法紀;有更多的自主權,就會有更多的貪腐濫權;有更多的享樂,就會有更大的墮落;新興產業加速竄起,傳統產業快速蕭條,工作機會與產業生態的改變,震撼著整個世界,人類的生活方式受到史無前例的衝擊,這些都必須做出妥當的應對和調適。
社群網路傳播之快之眾,無與倫比;搜尋引擎資訊之廣之多,猶如永不枯竭的大海,谷歌、維基百科、臉書、YouTube等,別人有辦法知道的,我也有辦法知道;別人有辦法取得的,我也有辦法取得,知識不再是知識分子的專利,政論也不再是媒體或政客的權力,於是人際關係、政府組織、社會結構陷入了一片混亂。
英國管理哲學大師韓第(Charle Handy)形容這是一埸人人參與的混戰,「是非對錯」都有全新的定義。權威不再是權威,網路的普遍及擴權,讓訊息真偽難辨。演算法接管了我們的生活,海量的資訊替我們做出許多選擇和決定。在渾然不覺中,電腦取代了人腦,變成了我們的主人。大數據正指導著我們形成決策和採取行動。
社群網路無所不在,時刻掌握了我們的思路和情緒、行為和態度。遺憾的是,社群網路龍蛇混雜,善惡同籠,既不懂尊重別人,又不想自己負起責任,所以網路霸凌、網軍殺戮,是對人權與人性的衝擊,也是對人類社會秩序與安定的挑戰。
虛擬實境的困惑
世界已漸從實體邁向虛擬,我們再也不敢說「眼見為憑」了,從螢幕所看到的,從手機所獲知的,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產生更多的迷惑。虛擬實境,既是虛,又是實,看似實,又是虛;虛虛實實、實實虛虛,讓人不知何者是虛,何者是實,果真如曹雪芹在《紅樓夢》裡所說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嗎?
韓第在《第二曲線》一書中說:「社群媒體普及,豐富了我們的人際關係。」但另一方面他也擔心:社群媒體創造了所謂的「不滿的自戀」心態,不斷追尋虛無縹緲的完美,好像要把所有衣服一起穿在身上。因此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需要對資訊數位網路的黑暗面有所警覺,資訊網路能串謀和集會,不論合法或非法,將造成社會的嚴重恐慌和不安。
虛擬貨幣的崛起與電子支付工具的普遍,是貨幣流通的重要變革。實體銀行或金融機構的定義和存在的價值,日漸從高處退位。人們不需要進出銀行,也能完成一筆又一筆的交易,一張張白花花的鈔票,逐漸無用武之地。光靠線上交易、支付工具,就足以在商場上和生活消費上呼風喚雨。
年輕人利用電子交易工具,幾乎快到了不知有所節制的程度。「用明天的錢,支付今天的花費」成為習慣,現在愈來愈多的人,過著日不敷出的生活。電子支付工具,看似解決了他們的窘境,事實上正雪上加霜,讓他們掉入負債累累的深淵。個人如此,公司如此,政府亦復如此。一旦日益膨脹的泡沫破掉了,最黑暗、最悽慘、最幻滅的時代就會來臨,屆時人人都要付出慘痛代價,豈是一個「慘」字了得。
被手機綁架了
智慧型手機的應用已經泛濫成災,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現在每人每天看一一○次手機,尖峰時段一小時平均看九次,也就是說每隔六、七分鐘就要看一下社群網路訊息。調查也指出:手機用戶中有75%設定鎖碼,用以保護個人隱私。最特別的案例是,有客戶一天解鎖手機近九百次,平均一小時就開鎖關鎖三十七‧五次,亦即不到二秒就開關手機一次。
美國手機用戶調查也告訴我們:63%受訪者說:每次醒來至少都會查看一次手機,還有9%的人表示,差不多每五分鐘就會查看一下手機。
英國與美國的手機用戶調查的數據如此驚人,其他國家恐怕也不遑多讓。何況查看手機的頻率只會有增無減,它代表的意義,就是「我們被手機綁架了!」的警訊。我們每個人正在跟著智慧型手機的「雲」走。
考驗人類智慧
新興事物,往往獨厚少數人,但大多數人卻未蒙其利。電子科技的興起,造就了巨頭企業;通訊社群媒體的發展,造就了寡占的網路王國;使用端的客戶固然得到不少方便,同時卻也付出更多不為人知的代價。
就像吸食鴉片一樣,我們已漸漸手機成癮,片刻沒有手機,就會顯得魂不守舍,於是人生慢慢被架空,生命意義在流失。
但危機就是轉機,正如《雙城記》的作者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所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最有智慧的時代,也是最愚蠢的時代。」是好是壞;是智慧是愚蠢,正在考驗人類的選擇和應對。
王安石《登飛來峰》詩云: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鷄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只緣身在最高層。
這是人生登高望遠的豁然通明的境界,只要能站上制高點,就能不受浮雲的障礙,就能遠眺人間山河大地的美好。人類必須永保清明,高瞻遠矚,明辨是非,不受幻惑,如果能洞見網路科技「雲」的陰暗,即使社群網路短暫出現「蔽日烏雲」,憑著人類的韌性和智慧,熬過烏雲,迎接而來的是天晴,何懼之有?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