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台灣】萬山岩雕群遺址 千古流轉的神祕圖騰

撰文/顏廷伃(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
攝影/顏松柏(經典雜誌攝影)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是南宋文人楊萬里一首極富實景意境的詩〈桂源舖〉,描寫小溪竄流萬山叢嶺之間的自然法則,常被後人拿來暗喻自由及與權勢爭鬥的萬象人生。而在現實中,位於高雄市茂林區濁口溪上游、萬頭蘭山東北側的萬山岩雕群遺址,海拔高度約在一千至一千四百公尺左右,它所處的自然環境,在短短幾年間就道盡了這個自然法則運行的原理;而其背後所隱含的意義,則可以從一則自古以來流傳在魯凱族萬山社(萬斗籠社,族人自稱Opunuho)的傳說故事加以探索。

傳說故事的內容講述一個嫁入萬山村的異族女子,因為烹煮百步蛇給夫家人與自己吃的事跡敗露後,被趕出家門到岩雕區等候丈夫;她哼著曲調,手指頭一碰到石頭,石頭就突然變得像麵粉一樣地柔軟,因此她就在石頭上畫了很多圖像。

將這個傳說故事的內容,結合到目前與岩雕相關的研究成果,可進一步帶領我們探索與萬山岩雕相關的「排灣群原住民」(排灣族、魯凱族為主)與其他人群的互動關係。這個歷史過程不一定充滿傳奇,但卻寫下早期原住民族文化變遷歷史的壯闊史詩,永遠耐人尋味。

從三級古蹟到國定遺址

萬山岩雕群遺址,是台灣首次發現的岩雕藝術,由於位處人跡罕至的深山,雕刻在最大長達八十公尺的巨石上,雕刻圖案豐富而充滿生命力,自發現以來就因為它的「唯一性」與「神祕感」,吸引不少登山客的關注與媒體的報導。

萬山岩雕公諸於世人面前,最早是因為高業榮先生任教於屏東師專時,一九七一年即聽聞萬山村魯凱族青年呂一平、范熾欽口述萬山神話吃蛇女人的故事,後來他於一九七八年在萬山村民的陪同下,首度目睹孤巴察峨(Gubatsaeh)岩雕,隔年又發現祖布里里(Tsubulili),逐步引起大眾的重視。一九八四年高業榮與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等人再度前往岩雕區探查,又發現第三處岩雕莎娜奇勒娥(Sanaginaeh),更是掀起政府與地方的高度重視。

內政部於一九八九年將「孤巴察峨」、「祖布里里」、「莎娜奇勒娥」等三處岩雕(岩雕名稱以當地原住民的傳統地名命名),指定公告為第三級古蹟「萬山岩雕」,奠定其文化資產維護的法制地位。直到二○○二年底,高業榮在魯凱族人的帶領下又發現了第四處岩雕,命名為大軋拉烏(Dakarau),奠定了我們目前對於萬山岩雕群遺址至少含括四處地點、十四座岩雕遺跡的認知。

萬山岩雕所屬的文化資產類別,在二○○五年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後,因應它所具有的土地所屬特徵,變更為「縣定遺址」。到了二○○八年更進一步提升為國定遺址,定名為「國定遺址萬山岩雕群」。從「古蹟」到「遺址」文資身分的轉變,意味著公部門與學術界對萬山岩雕的關注,已從岩雕個體本身的價值,擴及到其所在地點所隱含的歷史與文化意義。

跋山涉水前進岩雕

跟萬山岩雕結下多年緣分,起因於二○○八年隨同劉益昌先生進行國定遺址的專案小組會勘。其後,除了二○○九年莫拉克風災外,直至二○一六年底為止,筆者因研究計畫之需,每年皆會隨同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固定的巡察工作,前往岩雕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

因為萬山岩雕群遺址所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每年只有在乾季期間才得以進入。但這幾年因極端氣候的影響,包括河水流路、河階地形形成與河流再度下切等狀況,遺址所在環境短短幾年內就出現急遽的變化。

最明顯的莫過於莫拉克颱風肆虐,在台灣南部地區多處造成淹水、山崩與土石流的慘劇,說明岩雕保存維護課題中所隱藏的危機,但也因為河床兩岸沙土急速淤積,反而使得吉普車得以涉水而入,意外地將原本五天四夜的路程縮短了一天。

即便如此,每次探勘行動前,山區不穩定的天候,經常影響水流情況,使得探勘行程需不斷調整。出發前的禱告則是族人嚮導祈求祖靈庇護的不二心法。

從萬山村啟程後,先沿著濁口溪蜿蜒行經茂林林道,這時從不同轉角探頭與你對望的蛇頭山,標誌著這裡特殊的環流丘地形。車行抵達濁口溪河床後,車輪下是遭莫拉克風災深埋數公尺的溫泉,然後沿著濁口溪曲流而上,路途中嚮導們需熟練地觀察浪花濺起的高度,操控車行方向,即便如此,有時仍會一個不小心,讓車子卡在河床的岩石間隙,得靠其他隊友的吉普車拉力支援才能脫困。

抵達二號吊橋的溪岸邊,探勘隊伍開始展開徒步攀爬行程,沉重的背包以及經常近乎九十度的拉繩,至少約需半日以上的長途跋涉,就成了體力最大的考驗。幾次行程中,不乏出現腳下踩空摔落駁坎,或是天雨路滑足底滑溜,差一點摔落萬丈深淵,甚或是溯溪或跳石過河時,不慎落水的驚險鏡頭。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點擊圖片放大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萬山岩雕群遺址位處濁口溪上游,得依靠四輪傳動的吉普車才能穿越顛簸的河階地形和湍急溪流。
[Not a valid template]↑ 近年因地震和颱風影響,造成許多原路線坍方,在出發前須由嚮導重新勘查新路線後才能上山。
[Not a valid template]↑ 針對破壞行為取證而設的紅外線監視攝影機,意外拍到許多野生動物,圖中為台灣水鹿。(圖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Not a valid template]↑ 孤巴察峨上的全身人像紋,似描述魯凱族先祖自湖池雲霧中誕生的神話。
[Not a valid template]↑ 前往莎娜奇勒娥岩雕的途中,經過一處石板屋,從建築形式判斷為獵寮,是推斷岩雕年代與所屬人群的線索之一。
[Not a valid template]↑ 因極端氣候和地震,部分岩雕出現傾斜及斷裂。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2則 留言

  1. 張小真 說:

    很特別的地方

  1. 2017 年 02 月 02 日

    […] 心裡一直很難忘它的故事,回到高雄後上網搜索了許多資料,覺得十分特別!很值得大家行前來看看,很想親眼見見這些遺址啊! (點我看更多)  […]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