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系列】考古台灣:穿越時空的蒐尋、解謎與保存

[Not a valid template]
編號:A101-053
作者:陳歆怡
攝影:楊子磊、顏松柏
編者:經典雜誌
ISBN:9789866292880
出版日期:2017.01初版
頁數:208頁
開本:19×26cm
裝訂:精裝
內文(圖):彩色

定價:NT$1200元
內容介紹

考古學家就像偵探,能從地層及一堆廢土中抽絲剝繭,描摹出史前人類的生命史與生活環境。透過考古,重新認識這片土地上的人類活動,以及自然與人文環境的漫長變遷,是文化公民必備素養。

文明的提升不只靠經濟實力,更有賴文化歷史的深度。因此,本書選取近二十年重要而精采的考古案例,以闡明:文化資產的核心價值乃在認識自我與尊重多元文化;考古遺址不僅是過去送給未來世代的禮物,也是建立土地認同、社會永續經營的基礎。

一、更新台灣考古知識,彰顯考古文化資產的價值
針對近期的遺址保存議題,訪談關鍵報導者,取得第一手研究資料,深入報導。

二、回應當代環境議題
考古學不僅回溯過去,也為當代環境永續與防災議題提供啟示。為天然災變頻繁的台灣留下千年備忘錄。

三、以生動版面,拉近民眾與考古的距離
從策畫、採訪到版面設計皆細膩規劃,並結合插畫、地圖、老照片等圖像資料,使考古議題通俗可親。

專文推薦

黃樹民 ─中研院院士,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本書對台灣近二十年來考古學者提供了一個全面、深度的介紹。除指出重要的發現和新科技的進展,更勾畫出一個建立台灣多元社會的願景。

臧振華 ─中研院院士,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考古台灣》述說了考古學家如何從殘缺破碎的考古資料中,拼湊出不同階段人類在台灣蓽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故事,值得讀者用心閱讀,細細品味。

劉益昌 ─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由衷建議大家在展讀這本圖文並茂的考古通俗著作時,也能思考這些考古遺址背後所代表的大歷史意涵,一同為建構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哲學而努力。

目錄

【推薦序】

認識史前文化,重建多元社會 /黃樹民
建構台灣歷史必須考古 /臧振華
書寫台灣在地的大歷史 /劉益昌

【前言】
跟著考古學家遊寶島 /陳歆怡

一、尋找台灣最早人類

左鎮人風雲: 自我超越的考古科學

八仙洞遺址: 重訪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

八千歲亮島人: 海角懸崖上的考古驚奇

南科遺址群: 看見五千年來先民履跡

二、島嶼子民航向世界

舊香蘭遺址: 製作金屬器的匠人

漢本遺址: 關鍵少數的離散族群

寶島奇玉記: 史前玉器流通之旅

南海玉迷蹤: 台灣玉匠千里飄泊

三、先住民與漢人交會

淇武蘭遺址: 蘭陽平原的國家寶藏

萬山岩雕群遺址: 千古流轉的神祕圖騰

古笨港遺址:: 看不見的河港城市

四、守護全民文化資產

城市考古: 追尋古早台中人

水下考古: 揭開海底時空膠囊

文化保衛戰: 當考古遺址遇上公共工程

考古慢活: 出土遺物的修護整飭

更多【考古台灣】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