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錄】變調的採茶謠 台灣茶鄉勞動實錄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楊子磊(經典雜誌攝影)

茶女的纖纖玉手,輕盈快速地在茶叢上點採著,速度之快,竟有點像在彈奏歌曲,一首勞動身影的採茶謠。指尖掛著刀片,左右開弓,靈巧地將芽葉兜進掌中,盈滿竹簍,一輪之後,茶樹像被剃了頭似地,削盡一層嫩綠華蓋。

靜靜的茶山上,芽葉餞別枝頭,「剝剝」的折枝聲,翠巒清新靜好,突然間,傳來了收音機播放的越南流行歌曲……。

豐腴健美的採茶班班長杜孟璇,從越南嫁來台灣十多年,領著三十一人的採茶工班,從南投採到梨山新佳陽部落,不久還要回過頭到翠峰繼續著山腰上的收成,這一季的冬茶,因為茶農們害怕即將來襲的「巨爵」颱風打壞茶芽,紛紛趕著提前採收。

遮頭護頸的布頭套、鴨舌帽、大斗笠、花布巾,一層疊上一層,腰間別上霹靂包、水瓶、麵粉布袋、肩上的茶簍,腳上的護膝、雨褲等,重裝上陣不輸出兵遠征。都說採茶姑娘是茶山上最美麗的風景,這些花花綠綠的裝扮其實是為了遮陽防曬,連嘴唇都罩住,只露出烏溜溜的黑眼睛。

相較於中南部茶山裡的新面孔,北部茶區都是七、八十歲的阿嬤在採茶。茶樹之間,戴著花巾斗笠的婆婆媽媽們,聊起日常生活的牢騷,就像打開的水龍頭,停不了,叼叼絮絮地癒合了生活上的瘡瘡疤疤。

木柵茶農張哲嘉八十二歲的老母親,典型的台灣早期採茶姑娘,即便如今子孫家業已茂,仍舊勤儉下田採茶,令人驚奇的是身體健朗,依舊耳聰目明,個兒小小的她告訴我,八、九歲就出來採茶,「現在查某囝仔怕曬,沒有人要採茶了。」兒子在一旁開玩笑道,「採一天,可能要保養一個月喔!」

一八六○年,台灣因為淡水河開埠而使茶業盛行,二十萬人次以上的勞動婦女投入採收過程,採茶成為當時農村婦女經濟獨立的主要工作選項,採茶姑娘,也可稱為首批台灣歷史上的「職業婦女」。她們彎下腰來細心採擷,累積一枚又一枚微不足道的「一心二葉」,卻支撐起了一個家的重量。

不受重視,卻急迫需求的採工

嚴格說來,茶葉採摘有一心一葉到一心四葉的採摘分級,但並非以此來區分好壞,而是依各種茶類加工的需求,制訂不同採摘標準。綠茶必須採細嫩芽;紅茶則適中採,過嫩亦不宜;烏龍茶需成熟採,例如做部分發酵的鐵觀音就要採對口芽全開。

木柵茶農張崑林表示,「採嫩」與「嫩採」大不相同,強行嫩採的茶葉,單寧多,菁味重,做什麼茶都不好喝。嫩採、濫摘最容易傷害茶樹,影響製茶品質。

「雇工也要看運氣,有時候找的採工,為了搶錢,採摘過長,採到一心六、七葉的都有,而且還一把抓(撒ㄟ)捏碎葉片,比機器採的還糟。」南投翠峰一位茶農如此抱怨。

古邁茶園老闆陳婉萍表示,好的採工不容易找,熟手除了採摘品質較優,有的還會幫老闆顧茶園,採摘得宜,顧到下一季的收成。

從城市回鄉接手父親茶園,堅持製作優質茶的她,深刻體會到好的茶菁對後段製茶品質的重要性。為了找尋好的採茶班,陳婉萍還曾二顧茅廬,跑到南投竹山去登門請託。

「茶葉是活的」,一旦離開枝頭,停不了的製茶工序就已然啟動。有四十年製茶經驗的老師傅陳耀琢,提到製作好茶的三大要件:「茶菁、氣候、技術」。

品質關鍵的三分之一,你能說,採茶不重要嗎?

手採茶的價格與價值

南投魚池鄉因為紅茶日夯,茶田面積從最早的二百甲暴增到六百甲(其中台茶十八號就占了四百甲)。以前被視為下腳茶的紅茶,如今的茶價都在千元以上。

澀水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蘇水定嘟囔著:「農業外勞一定要開放,否則不出五年,茶園裡沒有採茶工,台灣的茶葉只好走回頭路了!」他堅信品質好的紅茶,都需用手採。而魚池鄉的本地採茶工多已七十歲以上,最高齡的還有八十四歲的採茶阿嬤,明確地說,五十歲以下都找不到人了。

蘇水定以自家為例,八甲的茶園,茶季如果請到二十名採茶工,十至十五天就可以採完,但現在因為缺工,只好用一半的人力採一個月,從頭採到尾,茶葉都放老、變刮(台語),「說是採一心二葉,都採不到心芽,只有粗葉,很難揉出想要的條索狀。」

對於手採的堅持,魚池鄉絕對是舉雙手贊成。九二一之後,好不容易才以精緻農業振興了地方發展,重新恢復的紅茶產業風華更勝於前。七○年代,紅茶一斤兩百元仍乏人問津,今天日月潭紅茶一斤二千六百元還賣到缺貨。

這個出色的地方特色產業,以價值提升了紅茶的價格,條型功夫紅茶是值得驕傲的台灣競爭力,如果因為缺工,又讓它斷掉……。

坪林茶葉博物館旁一塊低矮的茶田上,十多位阿嬤級的採茶工散布在梯田式的茶叢中,不意間發現阿嬤身上有祕密武器,她們的臀部都綁著一個塑膠圓凳,採累了可以隨時坐下,移動中完全不沾手。第一次看到坐著採茶的阿嬤,好聰明的慧心巧思!

這一群採茶阿嬤中,年紀最大的已經八十二歲,與我談話的黃鄭阿嬤六十六歲,還算是其中的「幼齒」,從宜蘭礁溪來到坪林,預計採一週茶。

北部冬雨不斷,聊著聊著又下起霏霏細雨,阿嬤在茶叢中快速舞動的手仍舊沒有停歇的傾向,因為雇主在一旁表示,「今天不採,明天就採不動了(葉子就老了)。」

「茶就像花一樣,有開面時就得趕快採!錯過時機,製不出好茶。」時機,是採製好茶的關鍵,時機,也是使得缺工更顯迫切的原因。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採茶班長在量秤茶菁後,將每人採收的重量登記於冊,以利計算薪資。
[Not a valid template]↑ 採茶工將塑膠小凳繫於臀後,便於在低矮的茶園中工作。
[Not a valid template]↑ 機器採收適用於地勢平緩的茶區,有利於在人力缺乏的情況下進行大面積採收。
[Not a valid template]↑ 本地工人老化,採茶仰賴外配的投入,經過一日辛勞,夜晚工寮傳來洗衣煮食聲響。
[Not a valid template]↑ 日落時分的木柵茶園,人們在勞動的過程追憶往日時光。曾是採茶姑娘的她們,如今都已變成採茶阿嬤。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