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攝影)
算準潮汐,下午兩點十八分,湄州島南部的青浦底澳口海面上聚集了兩百多艘漁船,沙灘上萬頭攢動、馨香裊裊、嗩吶與讚歌齊鳴。這是農曆九月九媽祖羽化昇天的日子,今年湄州島首次循百年古禮面對大海舉辦了「兩岸海上媽祖祭典」。
海島人民的海神信仰其來有自,台灣海峽沿岸尤其如此,特別是早期渡海來台的移民,黑水溝是一條「六死三留一回頭」難以跨越的海門天險,而媽祖則是渡海來台時護佑先民的堅定信仰。
湄州島上的聖旨牌樓、天后廣場、宮門、鐘鼓樓,修建得金碧輝煌,遠遠地從海上望去,有「海上的布達拉宮」美譽,很難想像,四十多年前大陸文革期間,這裡曾是民窮土瘠、屋瓦殘破、神像橫遭搗毀的一介荒島。
海上和平女神
我們乘坐的渡輪甫一靠岸,碼頭上迎目而來「天下媽祖,祖在湄州」斗大的紅字,立意強調本身的正統,亦宣示了此地的神聖性。媽祖香火的源頭來自大陸湄州島這樣的論述,近幾十年來為島上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發展。
一九八七年媽祖成道千年誕辰,一向強調「無神論」的中國文化部居然廣邀海內外信徒,尤其積極爭取台灣各大天后宮的參與,海峽此岸則警覺地反統戰,委由北港朝天宮進行環島繞境祈安活動。另方面,積極爭取繞境失敗的大甲鎮瀾宮,搭著年底台灣解嚴、政府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的順風車,隔年從日本輾轉來到湄州請回媽祖神像、香爐及符笈。這是兩岸分治後的第一次宗教接觸,謁祖迎回分身,在這一場宗教戰爭中搶得頭香,確立了大甲鎮瀾宮在台灣媽祖的分靈譜系位階更上一層。在此之後,台灣各地宮廟及善男信女輸人不輸陣地蜂擁將香火錢往對岸祖廟捐輸,成就了湄州島上的榮景。
湄州媽祖祖廟董事會副董林金贊告訴我,湄州島一直要到一九八七年才開始架設海底電纜,早期台灣來的香客貢獻的確不小。湄州從福建省沿岸一個打漁的小島,發展成以宗教觀光為主要收入的縣一級單位,如今每年從大陸內地來島上的旅客一年超過 一百五十萬人次。林金贊從小耳濡目染跟著母親在祖廟裡忙進忙出,三十年間看盡湄州島的起伏發展,早期這是一項兩岸的宗教禁忌,但台灣對媽祖的信仰熾熱,台商或香客們總要千辛萬苦地繞行第三地才能來此地進香,漁船也是冒著「通共」、「通敵」的罪名偷偷摸摸地靠岸膜拜媽祖,但海峽險惡的海象、政治上的限制都禁錮不了一顆顆虔信的心。
中國方面喜歡將到大陸進香解釋成到大陸尋根認祖,藉以強調大陸與台灣的不可分割性。在湄州島由台灣宮廟集資助建的朝天閣、通天樓旁,仔細聆聽大陸地陪對香客們的解說,內容絕對漏不掉「兩岸媽祖情緣」這一句。
台灣媽祖研究專家林美容認為漢人移民對故鄉神有很深的依賴,進香是一種群體性的宗教活動,行程在於回溯移民拓墾路線。然而,兩百多年來因黑水溝、鐵幕之隔,後裔對原鄉移民路線的歷史潛意識已然消褪,如今進香多為朝聖、觀光或凝聚地方的社交功能。
將媽祖當作一種統戰工具,無獨有偶的,也並非只出現在近代。明鄭末期,施琅也曾利用媽祖信仰來激勵清軍士氣,藉以抵制當時想要反清復明的鄭氏政權,由於明鄭與清朝水師官兵大多來自大陸東南沿海敬奉媽祖的閩南地區,此一心戰果然奏效,澎湖一戰大捷,並把台灣首度劃入中國版圖。
歷史遺恨.昨是今非
被史評為「開台有功」的鄭成功,一六六二年驅離據台荷人之後,將台灣視為反清復明基地,並將明朝宗室、文人、難民,乃至漢民族的典章制度帶到這個原本荒陬無名的小島。另一次海峽大移民則來自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遷台,也從大陸帶來了上百萬各省移民、中央政府體制以及南遷的故宮國寶,而在中國經歷一場十年的文化浩劫之後,台灣島所保存的文化資產更加彌足珍貴。
鄭成功在金廈練兵十五年後,離開大陸,跨越海峽,以台灣為據點力圖反清復明。
蔣介石跨海來台,腳踏的是台灣的土地,進退之間,眼看的也是「反攻大陸」的宏願,數十年來基調不變。金門是台海之爭的主要戰地,而作為兩岸的馬前卒,金門一直是地位尷尬、左右為難的。
如果地圖會說話,或許也會對金門的「一省兩國」、馬祖的「一縣兩國」,這種奇異的人造邊界發出喟嘆!小金門距離中國廈門僅六公里,連江縣的馬祖列島明明緊貼中國大陸,與遠在百里外的台灣本島隔海疏離相望,卻在國共內戰之後被政治力強行列入「台澎金馬」的地理版圖。
「死裡求生、堅持到底、自立更生、獨力作戰」,這麼堅苦絕決的四句聯標語出現在瓊林聚落地下坑道入口,孤臣孽子之心昭然若揭。八二三砲戰四十天的戰役裡,金門承受對岸四十七萬發砲彈襲擊,平均每平方公尺落彈三發;古寧頭大捷則讓台灣的歷史轉了個大彎;翌年韓戰爆發,美國驚覺台灣在西太平洋戰略位置的重要,為遏止共產勢力擴張,宣布台灣海峽中立化,將台灣納入防衛島鏈,派遣第七艦隊巡弋,使得台海分治局勢底定。
曾經參選金門縣長的吳成典,九年前以立委身分到對岸促談台海「小三通」,身為金門人,他一再強調金門是台灣的資產而非負債,「過去金門為台灣擋子彈,今天也具有凝聚兩岸力量的跳板地位。」
一九四九年兩岸分治,金門進入了緊張的戰地政務時期,並在兩蔣時代全力建設成三民主義模範縣;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時移勢轉,踏著堅定反共步伐的前線尖兵突然一腳踩空,顯得無所適從起來。十萬駐軍陸續退防,昔日警備森嚴的碉堡要塞成了戰地觀光賣點,政策逆轉、昨是今非;二○○一年試行小三通,金門成為兩岸主要的中轉站,才又在海峽上找到自己的定位點。
兩岸的冷熱、鬆緊,金門最心知肚明。小金門海灘上,著防爆重裝的外籍掃雷小組正低著頭冒汗除雷,海峽對岸正是過去針鋒相對、兵戎相見的大陸廈門地區。軍方表示預計將在二○一三年清除所有埋下的地雷,並以植林代替,為觀光敞開大門。昔日提及「金馬撤軍論」被認為是賦予台獨論述的合法性與棄守離島的價值判斷,今日提「金馬撤軍」卻成了符合時代潮流、朝和平挺進的實際作法。
這個夾處在台海之間的蕞爾小島,正是兩岸關係錯綜複雜的一個歷史投影。
今年年底,大、小金門之間擬建一座連結大金門湖下到小金門后頭的「金門大橋」,全長五點三公里,預計耗資七十五億。然而,對於缺水、缺電的孤島而言,水電的便利輸送才是至關重要的民生大事。台電賣電給金門用戶一年虧損十億,自來水公司的供水成本也高過台灣本島,二○○一年兩岸小三通之後,金門轉向廈門接電、買水的呼聲頻傳,海底輸水管道技術上沒有問題,從廈門的海滄電廠買電也是實際可行,但在金門,一項看來簡單的管線銜接工作,卻源於台灣國土與大陸國土連結的政治聯想,被一一駁回。
專家評估,金門人真正需要的是一座連結廈門的金嶝大橋,金門大橋反倒不一定有興建必要,甚至被戲稱為中央開給金門的「安慰劑」。但即便學術論證舉雙手贊成,對岸大嶝島也積極填海造地、開闢國際機場,然金嶝大橋一直仍是個「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重大建設議案。實地來到位於大嶝島上的「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區」,看到一群大陸本地觀光客對著取名為「和平大橋」的金嶝大橋海報大聲嚷嚷道:「什麼和平大橋,人家台灣不給建,咱們是熱臉貼上人家的冷屁股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台灣海峽小檔案】
- 地理位置:介於台灣與中國之間;北以台灣台北縣富貴角與福建省平潭島連線與東海接壤;南則是以福建東山島與台灣鵝鑾鼻連線與南海、巴士海峽為界。
- 長度:長約300公里,平均寬度約180公里,最窄處僅約130公里;平均水深100公尺,海域面積為6,300平方公里,屬於亞洲大陸棚。
- 海流:台灣海峽的海流存在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以從北向南的沿岸流為主,夏季以由南向北的暖水以及從太平洋進入的黑潮支流為主。
- 地形:自然環境複雜,海底地形崎嶇,主要以大陸棚為主,由北到南為東海大陸棚、觀音凹陷、台中海床、澎湖水道、台灣灘、高屏斜坡等區,海域流量受到潮汐的影響顯著。
- 水深:台灣海峽的水深各處相差很大,南部斷續分布於兩岸之間的一片砂質淺灘的水深最淺小於30公尺;東南部的大陸坡則水深超過1,000公尺。
【台灣海峽──東亞命運的十字路口】
時光遠溯自冰河時期,當時出水成陸的台灣海峽,曾經是物種由西而東遷徙的大陸橋,多次水退水進、陸升陸沉,台灣成為孤懸在大陸邊緣的島嶼,演化出了獨特的台灣特有物種。之後「唐山過台灣」移民前仆後繼的黑水溝之旅,來到台灣與原住民融合成一個性格寬廣包容的移民社會。
一九四九年是海峽重要的轉捩點,國共內戰、兩岸分治。一九五○年韓戰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台灣海峽中立化。就國際戰略而言,台灣海峽是美國在西太平洋防堵中國的重要關鍵;在經濟交通上,台灣海峽是日、韓兩國重要的原油通道。面對中國的崛起,一般擔心一旦台灣海峽被中國掌握,其在日本和東海及黃海的影響力將大增,強權將覆蓋中東及東南亞諸國。
[Not a valid template]↑ 一艘航行中的航空母艦正由補給油輪加油,旁邊另有一艘驅逐艦護航。一九五○年韓戰爆發,美國旋即派出第七艦隊協助中華民國協防台灣海峽,台海問題從此也由區域爭端轉變為國際事務。(圖片提供/中央社)
[Not a valid template]↑ 中國廈門五通碼頭一位進香團信徒虔誠膜拜回鑾的台灣大甲媽祖。媽祖信仰不僅是宗教的,也是政治與經濟議題的延伸。
[Not a valid template]↑ 廈門鼓浪嶼日光岩上的鄭成功雕像,目光炯炯地望向大海,當年決定渡台之際,想必在海洋思維與陸地思維之間有過天人交戰的掙扎。
[Not a valid template]↑ 小金門海邊外籍排雷大隊以偵測儀器與手工進行除雷。金門自一九九七年開始進行排雷,預計將在二○一三年還給島嶼一個無雷的海邊。
[Not a valid template]↑ 廈門島上「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標語在暗夜中兀自發亮,一個剛從海邊撈完野蚵的漁夫正要上岸。「經濟上迎中」、「政治上拒中」,似乎仍是兩岸關係的主調。
[Not a valid template]↑ 海巡署人員正對著在金門海域內作業的中國漁船進行攔檢。海峽兩岸中線模糊,漁權糾紛時有所見,兩岸阻絕的時代,查緝偷渡更是海巡署主要任務。
[Not a valid template]↑ 二○一○年九月,台商斥資三億人民幣在江蘇昆山修建的媽祖廟,造型複製台灣鹿港天后宮。武警背後凌駕海波上的眾神拼畫,似也暗喻台商跨海經商各顯神通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