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怡臻 / 攝影/劉子正 / 第240期2018.07 【建築台灣】生活的場所 戰後經典現代住宅 六〇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帶動集合住宅蓬勃發展,其中「公寓」是最常見的新生活場景,而其建構的都市景觀,更是台灣邁入現代最鮮明的表徵。 0
九二一專題報導 / 撰文/陳怡臻 / 攝影/劉子正 / 第239期2018.06 【建築台灣】 校園重建 九二一震後的建築新意象 全毀的光復國中遺址,現已改建為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以白色鋼索撐起如雨傘般的大型薄膜,遮蔽著扭曲的校舍殘骸,帶有以針線縫合大地傷口的意涵。 0
撰文/陳怡臻 / 攝影/劉子正 / 第238期2018.05 【建築台灣】公共建築初體驗 現代經典校園巡禮 高雄三信家商的高塔,造型突出。戰後邁向工商社會的台灣,缺乏空間美感,所幸仍有少數建築師留下經典建築,為校園空間開啟另一片天。 0
撰文/楊森豪 / 攝影/劉子正 / 第237期2018.04 【篳路台灣】縱貫線鐵道 台灣南北大動脈 舊山線鐵路是縱貫線鐵道最後一段工程, 完工後台灣南北「一氣通」。一九九八年完工的鯉魚潭拱橋,改善了舊山線的瓶頸,標示著鐵路新紀元。 0
撰文/陳歆怡 / 攝影/劉子正 / 第235期2018.02 【篳路台灣】太魯閣橫貫道路風雲 從理蕃警備到觀光勝域 開鑿於大理岩峭壁上的錐麓古道,前身是日治時期警備道。俯瞰落差六百公尺的立霧溪,驚心動魄,太魯閣橫貫道路歷經百年變遷,地景壯闊。 0
撰文/金其琪 / 攝影/劉子正 / 第233期2017.12 【環境中國】單車復興在中國 共享經濟下的競爭亂象 二○一四年起,中國共享單車產業快速發展,被視為帶動城市規畫與單車文化復興的推力,然而企業之間脫序的惡性競爭也令單車「成災」。 0
撰文/陳歆怡 / 攝影/劉子正 / 第232期2017.11 【篳路台灣】從家山到里山 淡蘭古道復興大計 淡蘭古道路網聯通台北與宜蘭兩盆地,由於山脈層疊,山路須不斷越嶺。如今古道與水梯田已功成身退,卻召喚許多有志之士,重現里山精神。 1
撰文/陳歆怡 / 攝影/劉子正 / 第230期2017.09 【篳路台灣】百年官道行腳 清代全島縱橫大計 一世紀多之前,台灣長途旅行或遞送郵件、公文都靠徒步。清代官道,以府城台南為中心,從南向北延伸,牽動原漢勢力的消長,也為鞏固政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