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世澤 / 第254期2019.09 【編者的話】254 從九二一地震之後,台灣依然陸續受到好幾場大地震的侵襲,近幾年的花蓮地震與台南地震,傾倒毀損的大樓影像更是勾起了大家心中的恐懼與疑惑,當年九二一震出的種種建築強度問題,如今是否已經獲得改善或解決,而我們的家又能否承受得起下一場大地震,如果再來一場九二一,我們準備好了嗎? 0
撰文/王志宏 / 第253期2019.08 【編者的話】253 汙水下水道系統是各級政府難言的隱疾,除主因需要天文數字般預算,對現今的開發中國家來講,任何執政者總無法大刀闊斧地興建,台灣也是如此經驗,於是除了雙北外,公共汙水下水道的普及離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仍有很長的距離。 0
撰文/陳世慧 / 第252期2019.07 【編者的話】252 相對於「新客」是十九世紀後才抵達馬來西亞的華人,自漢代、宋代以降,便前往大馬各地與當地女子結褵的更早期華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將個人身上看不見的文化,透過信仰、慶典、習俗等看得見方式的維持,並與當地文化交匯、融合後,終至形成一種「既非華人、又異於當地」的新本土文化。迄今這些生活方式,仍見於吉蘭丹、登嘉樓、馬六甲和檳城等地;而呼吸吐納於其中的那群人,他們共同的名字,就叫作「土生華人」。 0
撰文/陳世慧 / 第251期2019.06 【編者的話】251 擔心全球極端氣候常態化下,未來的人類,極可能面對糧荒,挪威在二○○八年時,特別在北極圈內建造了一座斯瓦爾巴世界末日種子庫,庫存了高達一百萬種農作物的種子樣本。在台灣,屏東高樹鄉的辜嚴倬雲保種中心,成員跑遍世界五大洲,蒐集保存了全球熱帶及亞熱帶植物共三萬三千種,只為了,除了確保自己看過的植物,下一代也能看得到外,無論是基於糧食生產,或防風保安,我們都需要未雨綢繆。 0
撰文/王志宏 / 第250期2019.05 【編者的話】250 不理想的租屋空間、不對等租賃契約與疏離人際關係……。但隨著大家對生活品質愈發講究,對居住環境更加重視,源自北歐的「共居」似乎成了一個被重視的新生活模式 0
撰文/王志宏 / 第249期2019.04 【編者的話】249 〈雲南西雙版納傣族〉一文中的照片是中國雲南攝影師耿雲生的作品,累積十二年的拍攝時間,邀著好友李旭撰文,著實記錄著中國邊疆的少數民族,從傳統隔絕到因應經濟浪潮湧入的種種細緻變化。 0
撰文/王志宏 / 第248期2019.03 【編者的話】248 曾有一位日本建築師對台灣住宅下了「半放棄式住宅」的註解,指人們長期漠視居住品質,任憑室內外環境持續惡化,就像放棄生命般地犧牲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健康家園──從身到心的安居生活〉一文,切中大部分居家環境的內外問題,更提醒讀者應重視我們過去一味只求便利,而忽略生命與生活的重要細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