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近年來台灣都市的高房價走勢對比於年輕族群的低所得現況,近三百萬人(約八分之一的台灣人口)成了租屋族。單是雙北房屋首購年齡更來到四十歲以上。也就是說有一大群人可能從進入大學開始,會有漫長的二十餘年面臨租屋的困窘:不理想的租屋空間、不對等租賃契約與疏離人際關係……。但隨著大家對生活品質愈發講究,對居住環境更加重視,源自北歐的「共居」似乎成了一個被重視的新生活模式,不僅青年共居,數個家庭也能共居,甚或銀髮族也可與大學生共居,因為共居而共生,《經典》撰述陳芛薇與資深攝影劉子正在【建築台灣】系列中去探討「共居共生」在台灣如何逐漸發軔與可行的未來。
隨著人類版圖的擴大,野生動物與人類間的界線也逐漸消失。當然部分野生動物的滅絕,人類為首要禍首應當之無愧。但人類也是懂得自省,學習到今日的野生動物,可能就是明日的人類。於是強調生物多樣性,嘗試實踐里山倡議……,如今對野生動物的重視與保護,早成了文明國度的文明指標之一。《經典》的【動物人間】系列,撰述湯琇婷與攝影召集人安培淂則將焦點放到了國內的野生動物救援的現況,從天上的猛禽到地上的走獸、再觸及水中的鯨豚等,在有限的資源裡,一群政府與民間的專家如何打造大小不一的急診室,嘗試給予受傷野生動物復原與復健的機會,默默辛勤地守護著台灣脆危的生態環境,維繫人獸之間的永續共存管道。
三月上旬在印度洋形成的伊代氣旋先後在馬達加斯加、馬拉威、莫三比克和辛巴威造成嚴重氾濫,造成近千人的喪生與失蹤,超過三百萬人受到該氣旋的直接影響,數十萬計的人需要援助。台灣的慈濟基金會因當地莫三比克志工第一時間的勘災與求援,慈濟非洲地區志工也立即動員緊急啟動糧食、防疫、民生用品、醫療援助,並以慈濟南非分會作為大型物資集散中心,包括毛毯、蚊帳、大米、發放玉米粉、提供麵包、淨水、淨水藥丸、藥品與醫療,而全世界的慈濟人更開始動員捐輸。近三千平方公里的災區,基礎建設原就不足,並且交通不便,災後運輸補給更加困難,但這個跨越了國界、洲別、語言、種族、宗教的國際援助,在大愛的驅力下,歷經艱辛,努力達成使命,「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前《經典》雜誌同仁,現為《慈濟》月刊攝影的蕭耀華,第一時間隨著賑災團,見證了台灣的可敬可佩的愛、善輸出!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