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鄰亞洲】冷戰尚未結束之地 北緯三十八度線韓國非軍事區
一九五三年韓戰結束後,南、北韓政府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定。從此,以北緯三十八度為界,原本同文同種的國家不僅分裂為二,數百萬韓國人民,也因政治因素而被迫隔離。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雙方關係卻有解凍的跡象,過去彼此的仇視,似乎已經為對話與修和替代。
一九五三年韓戰結束後,南、北韓政府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定。從此,以北緯三十八度為界,原本同文同種的國家不僅分裂為二,數百萬韓國人民,也因政治因素而被迫隔離。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雙方關係卻有解凍的跡象,過去彼此的仇視,似乎已經為對話與修和替代。
終年香火不斷的四面佛,總有善男信女以鮮花、舞蹈與音樂虔誠禮拜,熱鬧非凡的小小廟宇,彷彿就是曼谷的縮影。曼谷在信眾的讚嘆、喜愛與付出中,日復一日越形茁壯,終至成就了城市的自身。
萬丈高樓平地起,位於美芝路上的鷹架工人忙著架設鐵條,對面的高樓為新加坡精華地帶的中央商業區。新加坡的經濟高樓,始自資源的零點,到達頂峰之後,焦慮也隨之而至。
在短短的一百二十年,吉隆坡從一個西部的錫礦小城,成為東南亞發展最快的摩登城市。吉隆坡位處的馬來半島西南,也是馬來西亞今日的心臟地帶,新興的油棕產業,成為馬國主要經濟動力。多元文化的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讓人聽到了馬來西亞邁向二○二○宏願大國的跨步聲息。
在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的「二○二○宏願計畫」中,吉隆坡的發展相當具有代表性意義。行駛於吉隆坡市內的輕快鐵,看似便捷摩登,背後的問題卻不如眼前風光。馬國的宏願計畫顯然還有進步的空間。
在舊麻六甲,中國式建築仍保持原樣,人們依然以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穿梭在一排排古老的廟宇與民宅之間,發掘深藏在小城內的歷史遺緒。半島西南部不僅蘊含了馬來西亞的過去,也是今日的心臟地帶,以及產業發展的未來所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