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鄰亞洲】冷戰尚未結束之地 北緯三十八度線韓國非軍事區


一九五三年韓戰結束後,南、北韓政府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定
從此,以北緯三十八度為界,原本同文同種的國家不僅分裂為二
數百萬韓國人民,也因政治因素而被迫隔離
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雙方關係卻有解凍的跡象
過去彼此的仇視,似乎已經為對話與修和替代

撰文‧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點十五分時請到防衛部(Ministry of Defense)的大門和我碰面。」電話的另一頭有聲音說道。說話的人是負責聯合國部隊(UNC)媒體關係的軍官,名叫金勇圭(Kim Yong Kyu音譯)。

從一九七八年起就開始在部隊中服役的金先生,專門負責處理媒體相關事宜,所以像我們這樣走訪非軍事區的行程,他早已司空見慣,不過對於我申請了三個星期才獲准穿越國界,金先生還是表示抱歉。

搭上掛著美軍車牌的廂型車,一小時後,也是姓金的韓國司機,載著我們前往板門店。

北緯三十八度線緣起

在最後的二十公里路上,從四線車道的左側,我注意到有一道金屬圍籬和鐵絲刺網隔開了河岸與道路。我問金先生為何要這樣大費周章,他回答:「這裏非常靠近北韓邊界,有時會被滲透,所以我們把整段河岸圍起來,並且派人巡邏。」

事實上,在我們說完話後,北韓邊界很快地就映入眼簾。在漢江(Han River)的另一邊,我可以望見遠處幾棟應該是北韓民宅的建築物。待在漢城的時候,絲毫嗅不到戰爭的氣息,然而一踏進板門店,整個氛圍就全然改變。

在一座名為自由橋(Freedom Bridge)的橋上,韓國軍隊所把守的檢查哨,提醒著我這裏冷戰尚未結束。快速核驗文件過後,我們進入博尼菲斯營區(Camp Bonifas)聽取簡報,了解參訪時的準則。非軍事區概念源自南、北韓之間爆發內戰的公元一九五○年代初期,信奉共產主義的蘇聯與中共支持北韓,美國和西方世界,則力挺後來的大韓民國(ROK),也就是南韓。

基本上,非軍事區是政治分裂的兩韓之間四公里寬的緩衝地帶。二次大戰末,美國與蘇聯軍隊擊敗當時仍控制整個朝鮮半島的日本人後,以北緯三十八度線將朝鮮半島分割成大致均等的兩個部分。

一九五○年六月,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DPRK)軍隊越過三十八度線,兵臨漢城,幾乎攻克整個大韓民國。美軍得到聯合國強力支援,將北韓軍隊逼退到三十八度線外,更向北推進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邊界。中共於是加入戰局,支援北韓,並設法將聯合國部隊逼回三十八度線。

自由橋不自由,和平村不和平

除了自由村,目前在它對面的北韓境內,也建有一和平村(Kijong-dong)。

「和平村名不符實。我們喜歡稱它為宣傳村,興建這個村子原本就只是為了宣傳。」在我問了幾個和這兩個村莊有關的問題後,金先生說道。

「如果非得住在那裏,你一定會覺得很寂寞。」納爾遜大兵跟著也說,「除了負責巡邏的一些士兵,沒有人住在那兒。他們有時會帶別處來的農夫去照顧田地,也藉此讓我們知道那裏還有活人。」

宣傳村的擴音器鎮日播放著北韓的宣傳歌曲,他們想說服南韓民眾,樂園就在彼處。

當然,沒人會相信。不過儘管南邊的生活確實比較優渥,但兩個村莊的名字,同樣都無法反映事實。和平村所在之處,有世界第二強大的部隊隨時待命,稱之為和平,實在很諷刺。至於叫自由的村子,居民卻成天被全日備戰的士兵監視,所以自由之名,也未免不切實際。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