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鄰亞洲】吉隆坡 尋找宏願的城市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執行主編)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果不是嗅聞到這麼一股濃烈的榴槤味,我可能真以為自己正置身於香火鼎盛的中國南方廟宇。位於吉隆坡(Kuala Lumpur)市中心李孝式路的「仙四師爺廟」,是以葉亞來(Yap Ah Loy 1837-1885)為首,連同各具功績的墾荒先賢:葉致英、葉觀盛、陳秀連一齊被神化供奉起來,成為護國佑民的神祇。這座吉隆坡最古老的廟宇,平日即香火鼎盛,特別在除夕夜裏,更是爆滿了求財的人潮。

在吉隆坡有兩個半神的華人:一是明朝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一是吉隆坡的開拓先驅葉亞來。

在市郊的國家博物館的馬賽克外牆上,可以清楚地看見馬來西亞最早開始的歷史上,出現的是一方遠遠駛來的『鄭』字旗幟的船舶;鄭和對馬來西亞的歷史影響,是無庸置疑的。

至於葉亞來,則是華人社會中公認的吉隆坡開埠功臣。

自教科書中消失的葉亞來

吉隆坡的城市發展與錫礦的開發息息相關。最廣為人傳頌的即是,一八五七年,首批八十七名華籍苦力,駕船從馬來半島西海岸溯巴生(Kelang)河而上,進入昔時的一片莽莽叢林中尋找錫礦,當時的瘴癘蔓延、野獸橫行,很快地就折損了六十九名華工,葉亞來便是這開疆闢地的元老。

一八五四年,十七歲的葉亞來,獨自從故鄉廣東惠州南下馬來西亞,從地位低下的採礦工人向上攀爬,一八六五年受推薦接任甲必丹(華人首長)一職,成為第三任華人甲必丹。吉隆坡曾因戰亂三次被夷為平地,是葉亞來獨捐鉅資重建。在他的事業顛峰期,曾擁有錫礦一千多畝、員工五千人,掌握了整個城鎮的經濟實權。

這位早期的錫礦大亨以其財富及影響力用心建設吉隆坡,除了鋪設道路、投資各種農業計畫,並首先引進蒸汽抽水機供雪蘭莪(Selangor)的礦場使用,還包括興建了吉隆坡第一家醫院及第一所華文學校。

二十世紀初,葉亞來的名字出現在梁啟超發表在《新民叢報》的一篇文章上,並被列為九個著名的中國海外開拓殖民者之一。前任英國殖民地總督瑞天咸(Frank Swetteham)對葉亞來的讚賞,直接間接地增進了他的威望,之後一九五一年所出版由另一位英國殖民地總督米德布洛克(S.M.Middlebrook)執筆的葉亞來英文傳記,又明顯地確立了葉亞來建設吉隆坡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一九六五年的二十年間,葉亞來的英雄事蹟以及開拓首都吉隆坡的功績,透過蓬勃發展的華人出版業,深植在新、馬一帶的華人心中,五十種版本以上的葉亞來傳記,有些甚至神化了他的存在。

然而,吉隆坡開拓者的地位,卻在馬來西亞獨立後被政治運作掉,葉亞來甚至默默地消失在華人的歷史教科書上。一九八○年,一名曾在吉隆坡地區資助大規模錫礦開採的馬來皇族成員──拉惹阿都拉(Raja Abdullah)取代了葉亞來,成為吉隆坡的開埠功臣。華人在維護其在馬來西亞的歷史地位上,打了一場敗仗。

葉亞來在吉隆坡的歷史地位受到了推翻,這番戲劇化的轉折,也相當程度地反映了華人在此間的處境。

靠錫礦起家的城市

早年的華人苦力,被當作「豬仔」裝船運到海外各地,接著被送進深山大澤,終年勞動,這些貧苦的華工,不僅要接受嚴苛的瘴氣、瘟疫及猛獸威脅,連工資也受到剝削。從悲情的「賣豬仔」,到叱吒風雲的「錫礦大王」、「橡膠大王」,由泥沼奮鬥到雲端的發跡過程,曾經使得富商與東南亞華人被劃上等號。如同馬來西亞其他幾個錫礦產地一樣,吉隆坡也是在華工集中的錫礦區,逐步發展出一座像樣的新興城市。

錫礦曾經是馬來西亞一枝獨秀的獨門生意,二十年以後,中國、巴西兩國大量產錫,價格因此慘跌,隨著錫價下跌、錫脈衰竭,如今錫礦已不再是馬來西亞的強項。

昔時家財萬貫的大礦家陸佑故居,如今埋沒在一片荒煙蔓草中,雖然位於市中心黃金地段,時價三千萬零吉(馬幣,約合台幣三億),但似乎是有價無市,成交遙遙無期。著名的雪蘭莪錫器展示館(Selangor Pewter Showroom)是吉隆坡的觀光必遊地點,以錫製的茶葉罐作為國禮餽贈嘉賓,依舊是馬國政府的驕傲傳統,但外銷數字的節節後退,早已難掩錫礦風光不再的事實。

七十年代前,馬來西亞的錫礦產量世界第一,約占全球總量的五十四%,當年開採錫礦的遺跡:黃沙堆堆、礦湖處處。今天,想在這個以錫礦起家的馬國首都,找到一座仍舊運作中的錫礦區,卻顯得相當困難。

透過關係,我們終於來到了龍溪(Dengkil)的一處錫礦廠,登上了一艘船齡已經二十歲的採礦船,可惜的是錫礦廠前年方才停工。歇業的理由蠻政治的,說是前總理馬哈迪與前任美國總統柯林頓關係搞不好,美國於是釋出大量錫礦,使得市場上錫價一片慘跌,於是這吉隆坡最後的一處礦產公司嘎然喊停。占地一千兩百英畝的礦區,原本計畫要與成龍合作興蓋一座電影城,最後也不了了之。

六十三歲的張偉國,擔任採礦船的操作員已經有十一年的經驗,如今與另一名印度人輪流看管著舊鐵船。據他告訴我們,採錫的極盛時期,除了船上的三十多名工作人員,連同外圍配合的員工多達百人。如今,他慣於操作挖錫的泥斗,以及龐大的零件,就要等著合同到期,被個別解體,出售給新的買主了。

但也不是所有的礦湖都沒有美妙的結局。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一九七○年推行的新經濟政策,目的擺明的就是為扶植馬來人,因此又被謔稱為「柺杖政策」。私營化計畫之一如吉隆坡市內的輕快鐵,看似便捷摩登,但背後的問題卻不如眼前風光。
[Not a valid template]↑ 被當地華人戲稱為「兩顆玉蜀黍」的國油雙塔,獨特超高的建築曾使吉隆坡名噪一時,如今世界第一的名號,已在幾個月前被台北的一○一大樓所取代。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