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路】隱匿與生機 山岳公路台二十一線
台二十一線戛然而止的玉山塔塔加附近,獼猴不畏人地往車內討食。當初計畫縱貫中部山岳的公路,因生態考量而一分為二,也阻斷了發展;經歷世紀末大震與各種天災,這條山岳公路重現了繽紛生機。
台二十一線戛然而止的玉山塔塔加附近,獼猴不畏人地往車內討食。當初計畫縱貫中部山岳的公路,因生態考量而一分為二,也阻斷了發展;經歷世紀末大震與各種天災,這條山岳公路重現了繽紛生機。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台八線的中橫公路,從谷關到德基之間迄今未能恢復通車。就在梨山等沿線聚落產業沒落、經濟衰退的同時,台十四甲上的清境農場等地卻意外崛起,海拔三千多公尺的武嶺即使入夜之後,也燈火閃爍如一條遊龍。
位在西部海濱的台十七線,除了是百年前移民登岸時第一塊踏腳石外,也是養殖等傳統勞力密集產業所在,隨著工業區一個個興起,環保意識同時抬頭,經濟發展與環保的拉鋸,遂成了最矛盾的議題。
東海岸的台十一線依山傍海,公路串起沿途村落。步調緩慢的生活卻混搭著高速過往的車輛,公路送走尋求都市夢的部落青年,也帶進懷抱海洋夢的新移民。驀然回首,興盛的不是故鄉,而是「他鄉」。
一部台七線的開發史,不僅是交通的發展史,更是一部種族之間的抗爭史,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泰雅族文化、日本的殖民文化,以及以大溪為代表的漢文化,三者在融合的過程中呈顯出的激盪和衝擊,至今仍可看出一些餘緒。
貫穿東部的台九線,是台灣最長的一條省道。蜿蜒山與海之間,它穿越的地形多元且複雜。大山大水也大肚能容,循著夢土般的台九線,破碎的心靈、疲憊的身軀,都在後山的臂彎中,得到最深的安慰。
穿梭在丘陵地間的台三線,這條早年沿線種滿茶與樟腦的產業之路,近年又以草莓、水梨等水果聞名於世,加上斷層帶密布造成的地震傷痕,種種記憶共同釀就了台三線獨具一格的台灣味。
以關渡大橋為起點的台二線,蜿蜒台灣的北海岸與東北角,美麗的山海景觀,吸引遊客絡繹不絕。事實上,早在六○年代,它曾是被寄予厚望的產業道路,直到八○年代,才搖身一變為觀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