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世慧(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攝影)
二○○九年八月八日的莫拉克颱風,意外地將台灣的原住民,推上了另一個歷史的分水嶺。站在風雨暫歇的分水嶺上,一端是熟悉的家園,另一端是相對陌生的平地;一端是幽遠的傳統,另一端是變動的當代;一端是土石流與極端氣候的威脅,另一端則是即使搬遷,也必須面對的生計問題⋯⋯。
災後一年,隨著各界再度聚焦,這一道分水嶺,已然被跨越了嗎?
根據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以下簡稱重建委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緊急救援階段過後,在以原住民災民為主的重建工作部分,截至二○一○年七月十九日為止,選擇留在山區的災民,計有三千九百三十二戶,一萬一千八百六十五人;自受創山區搬遷下山的,有兩千三百八十四戶,七千三百二十六人。
他們當中,分別有原居住於高雄縣甲仙鄉的平埔族人,入住由紅十字會協助興建的五里埔新小林村;魯凱族好茶部落、排灣族大社達瓦蘭部落族人,遷至世界展望會於瑪家農場興建的永久屋;以高雄縣那瑪夏鄉布農族為主的災民,搬進慈濟基金會起造於高雄縣杉林鄉的大愛園區,及以屏東縣霧台鄉暨三地門鄉各村為主的魯凱與排灣族人,入住同為慈濟興建的長治大愛園區;此外,還有極少數人,分別搬遷至由法鼓山、佛光山、張榮發基金會等其他民間團體所興建的中繼屋或永久屋。
除了住的問題外,為解決災民的就業問題,重建委員會除協調經濟、內政、經建等中央各部會,提出「八八臨工」專案外,由鴻海集團旗下永齡基金會主導的「杉林有機農業園區」,也刻自規畫設計階段,跨入土地徵收、基地整治,及生產準備等階段,希望能夠在二○一○年的九月,招募住在慈濟大愛村、小林村的居民為員工,正式邁向初步的生產營運。
乍看下,政府在緊急援助時的不力,到了重建階段,在民間各NGO團體的大力協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便交出了一張差強人意的成績單;但回頭省視過去的一年,從一開始高雄縣政府在災民驚魂未定之際,即要求他們在短短一週內決定是否搬遷;災後二十天頒布的〈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註記災民一旦搬離山區後,舊有居地將畫為不得使用的「特別區域」;一直到族人唯恐一旦離開原居地,生計無著外,連文化也會失根,種種爭議,固然有來自政府的舉措失度,第一時間內缺乏對災民的同理心外,另一方面,在一場極端降雨狂掃過後,台灣社會所暴露的,又何嘗不是主流民眾長期來對原住民文化的隔閡,乃至於,或許連原住民對自己都不夠了解的事實。
爭議連連的重建過程
在這次災後的重建過程中,遷村或不遷村,是浮現最早持續最久的爭議之一。決定遷村者,以安全為唯一考量;不遷者,原因卻主要有二:一是失土失依。沒了可耕種的土地,族人下了山要吃什麼?二是失土失根。山上的「祖居地」是族人情感的中心,離開了祖先,族人的文化也就飄搖無根。
關於第一點,族人的憂心完全可以被理解,也該被周延而徹底地謀求解決;但針對第二點,在《經典》自八八水災後起一連串的深度追蹤報導中,透過大量文獻的爬梳與實際的田野訪談,卻發現「祖居地」的概念,其實還有很大的商榷空間。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所長蔣斌指出:以山田燒墾為傳統生計的原住民族群,千百年來為了生存,其實是不斷地遷徙。他們會因追逐野獸,發現新獵場,而遷徙另立新社;也會因耕種數年,地力減退,棄舊屋而在新闢田地附近另築新居。在某些部落的口傳歷史中,遷徙範圍甚至不限於山區,還包括了不少地名明確的平地。而目前受災的部落位址,往往並非歷史上可追溯的真正祖居地。
除了人類學者的考古資料支持這項說法外,以歷史上遷徙幅度最廣、活動力最強的布農族為例,迄今部落裡還是有少數老人家,流傳著布農族最早居住於鹿港、斗六、竹山一帶,後來漸漸往高山遷移的說法;目前所知的最早居住地是南投縣的仁愛鄉與信義鄉;十八世紀時,世居南投的布農族開始大量遷徙,一是往東遷至花蓮縣的卓溪鄉、萬榮鄉,再從花蓮縣移至台東縣的海端鄉與延平鄉;另一支則沿著中央山脈南移至高雄縣的那瑪夏鄉與桃源鄉,以及台東海端等山區。
事實上,對某些部落而言,莫拉克所帶來的,甚至不盡為負面的傷害。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的排灣族人,過去因人口增加,幾年前便有遷村之議;霧台鄉新好茶的魯凱族人,連年受土石流威脅,卻卡在新址尋覓不易,遲遲難以搬遷;但莫拉克的叩門,藉大自然之力推波助瀾,延宕多年的遷村,反而得以落實;危機,也成了轉機。。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二○○九年二月十日,首批災民遷入由慈濟援建的杉林大愛園區;為增添喜氣,志工分送春聯。(攝影/王賢煌)
[Not a valid template]↑ 梨山地區為了種植高山蔬果,濫挖產業道路,由私人雇用的挖土機,事實上並不為法令所允許。(攝影/徐安隆)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東縣知本溫泉區的金帥飯店,在莫拉克颱風來襲時地基遭淘空,建築物倒塌,突顯部分觀光區過度開發的問題。
[Not a valid template]↑ 捕魚如今文化傳承的意味,基本上遠大於食用。
[Not a valid template]↑ 九二一地震後重建的南投信義鄉潭南國小,仿布農家屋望高寮形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