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142

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經典》採訪同仁總是格外的要求。要求大家以最有效率方式採訪,一趟出國總得多報導幾個故事;要求攝影記者對每個採訪故事的了解必須如文字記者一般,甚至更多;要求大家珍惜資源得來不易,出差儘量撙節成本;更要求大家在國際題材上,能帶上《經典》讀者的思緒與關注;要求在台灣的題目上必須更加深入。

舉本期【海峽系列】的〈曼德海峽〉為例:採訪同仁甫結束直布羅陀海峽的採訪,又得馬不停蹄地飛往阿拉伯半島,透過外交部的協力,聯絡上葉門的唯一台灣人林伶曇女士,除了請她幫忙外,為了節省經費,結果林女士索性將採訪隊伍安置於她家,並免費提供早餐。而採訪期間,又逢蓋達組織與葉門有著一定的聯繫,所有外國記者因此必須透過層層文件關卡,才能於首府之外自由行動,兩人因此日日擔心著採訪進度的延宕,又得掛慮旅行支票無法於當地兌現的窘況。攝影安培淂日日在MSN表達憂慮;而撰述芮筠則圍著蒙面罩袍,以一個台灣小女子,在男性為主的阿拉伯世界中闖蕩採擷。

國際題目如此,而台灣的題目也不遑多讓。以本期【台灣山國誌】的〈山之家〉為例,撰述哲榮即使有著金輪獎與金鼎獎的桂冠,在文稿上也是重來多次,而去年度吳舜文新聞攝影獎得主的弘岱,因為攝影面向的不夠完整,在編輯檯上遭受諸多責難。第一屆台海新聞攝影大賽金浪獎得主的攝影子正,甫從海地歸來,又因【實驗傳奇】專欄的拍攝,被送上海研一號,於船上一待就是一個禮拜,在暈船中還得設法完成任務。

有時,總難免自問,在如今惡質的媒體環境下,如此的作為是否有意義?落筆本期編語時,剛從嘉義市政府大廳的《守望》環保攝影展的開幕典禮返回。同仁去年辛勤結輯由全世界採訪回來的環保專書,今年則陸續在全國各地舉辦攝影展,結合慈濟的導覽志工以一張一張的圖像,對著來賓不厭其煩地解釋著世界環保的趨勢與作為。而相關的採訪同仁也配合著策展單位,或是演講,或是導覽地奔波著。

我想,《經典》的同仁對於這份工作都有一定的理想性,除了文字,除了影像的表達,我們更具體地落實展覽與研習營等方式,更從電視與廣播中,與讀者一同分享採訪的過程與成果。我們期望每個文字的書寫、每張照片的拍攝,都能為這塊土地的現在與未來有所貢獻。不落人後是勉強標準!精益求精才是理所當然!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