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世界】人瘋牛 敬聖牛 印度傳統的牛文化

撰文/柯義凌
攝影/徐安隆(經典雜誌攝影)

隻提供農村生活所需很常見,但由一頭牛掌管村中事物就不尋常了。在印度南部卡那塔卡(Karnataka)邦的奇卡(Chika Arasinakere)村,有一頭聖牛「巴薩瓦」(Basava,公牛之意),牠既不是地主也不是村長,但村裡不管是私人或公共問題,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請示牠。由於牛兒的睿智,使得名聲傳向各地,許多人不遠千里迢迢前來請這頭聖牛解決各種疑難雜症。

從整潔有序的村落,錯落的甘蔗、玉米田來看,巴薩瓦的確把這幾百戶人家的小村落管理得井井有條。教徒透過解夢找出下一頭巴薩瓦,這個過程,就像尋找新轉世的達賴喇嘛。

巴薩瓦靠傳遞神諭贏得豐厚的供奉。牠粗壯的頸背上掛滿了奉獻的花環,表達「是」或「否」的右前蹄戴著銀環,還有厚厚一疊鈔票穿在牛角上。一週清點一次的獻金,曾創下單週累計高達百萬盧比(約新台幣六十六萬)的紀錄。

信徒可以選擇花錢消災或者奉獻許願;神壇裡的巴薩瓦簡介上,就記載著牠的功績,從治病、開發井下水源、尋寶、安排婚事、助孕、緝兇抓賊、驅邪、查賬到祈求學業進步等等,不勝枚舉。不過,並不是印度所有的牛都能傳遞神諭,自然也不是每個村子都能出個聖牛。

聖牛文化也影響著印度百姓的世界觀,好比奇卡村的香塔庫馬利,她每天一大早,都會來一場源自於牛的傳統儀式:她用米磨成白粉,在牛糞和牛尿與水混合而成的地上,畫出複雜的幾何吉祥圖案「藍果麗」(rangoli),做為一個完美和諧世界的象徵。

傳統文化的核心

牛在印度受到保護,除了可能因為在牛群之間出現神明,另一個極大的因素和印度的農村文化有關。由於農業是印度的傳統產業,自給自足的農耕,成為億萬農民相當依賴的生產方式。

例如,牛奶與乳製品是以素食為主的印度社會主要的營養補給品。牛的勞動力可用在犁田、運輸;牛糞可作燃料、肥料、建材。牛尿是印度傳統療法的藥材之一。凡此種種,使得殺牛成為傳統印度文化中的一大禁忌。

禁忌的另一面就是崇拜,印度處處可見牛肖像,寺廟內外少不了與溼婆神形影不離的聖牛坐騎「南迪」(Nandi);道路旁可見如意神牛女神廟;就連毘溼奴神十大化身之一的「黑天」(Krishna),也是牧牛人出身。

印度人和牛的緊密關係不只存在農村,在日常生活中也以各種外人難以想像的情境出現,諸如:為了禮讓牛隻,轎車只好亦步亦趨跟在緩步而行的牛車後,便是印度最典型的街景之一;有生意腦袋的印度教尊者(Swami),則將牛尿開發提煉出健康飲品⋯⋯等等。

位於孟買、致力推廣甘地環保理念的非政府組織「沙佛達亞」(Sarvodaya)的工作人員多西如此說:「在印度的每個村落裡,母牛與其後代,都是我國文化與傳統的核心。」

在全球化的今日,印度的農村經濟,還能依靠牛到何時?多西同意,現代化、全球化經濟下的商品,可以輕易地取代牛隻所提供的種種傳統功能。他說:「當然,我們可以開牽引機犁田(取代牛犁)、施化肥(捨棄牛糞)、改服成藥(放棄牛尿)、穿化學纖維做的衣服(不穿皮革);但這些替代方案都會引發新的問題,有可能是必須服用更強效的藥物,有可能因為買不起現代機具而債台高築被逼上絕路;或者,也有可能是鋪設水泥地,造成地下水流失導致土壤侵蝕等。」

他總結:「這是惡性循環,每一項都耗費金錢,而牛隻卻是我們本來就擁有的資源。印度擁有近二億多頭牛,堪稱世界上牛隻最多的國家。」他相信,要支持百分之六十五住在鄉村的印度人永續發展、自給自足,靠這些牛就綽綽有餘。

多西勾勒出一個流程圖,解釋牛的重要性:牛產生肥料、提供勞力換取飼料,同時,也為農民帶來莊稼收成與牛奶;在這過程中,每個環節不僅都可再生利用,還可降低對外界的依賴。他指出:「這絕不是烏托邦論調,而是經過時間驗證的農業模式,有悠久歷史可循,我們的祖先深諳其道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印度教信徒從全國各地湧入南印度的奇卡村,將鈔票與花環掛在聖牛「巴薩瓦」身上做為獻禮,民眾並輪番躺在地上讓聖牛跨過,以祈求好運。
[Not a valid template]↑ 懷著無比崇敬,南方城鎮麥索(Mysore)的印度教徒,將花環掛在聖牛「南迪」雕像上。
[Not a valid template]↑ 「綠色革命」讓許多農家拋售牛隻,借貸購買現代化耕作機器,但農人又因無法支付高額貸款而導致自殺頻傳。將牛皮加工製成皮革,為印度低種姓階級慣常從事的行業。
[Not a valid template]↑ 牛隻在亞美達巴得的市場閒晃,少有民怨。
[Not a valid template]↑ 喀奇(Kutch)縣裡,一名婦人在由牛糞和稻草混合搭建的帳棚式住宅內,將布料放進混有牛糞的白色櫃子存放;牛在印度除了滿足心靈信仰,也供應大眾的生活所需。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