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曹琬凌
攝影/王徵吉
台南七股曾文溪口數千公頃的溼地,依傍著台灣海峽,四百年前的台江內海,淤積成平坦開闊的海岸溼地,潟湖與魚塭,是台南漁業養殖發源地、昔日的鹽業重鎮,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明鄭時代。這塊溼地,不僅漁民賴以為生,也是水鳥與其他生物的天堂。不論是鸕鶿(Phalacrocorax carbo)、和尚蟹(Mictyris brevidactylus)或高蹺(Himantopus himantopus),當然還有珍貴的黑面琵鷺(Platalea minor),都共享著大自然的豐富賜予。估計有上百種候鳥,會到七股附近度冬。
溼地供應鳥兒豐富的食物,黑面琵鷺通常在水深二十公分左右的淺水區,低著頭靠著扁長如同湯匙的嘴,左右擺動在水中覓食。有研究者觀察,牠們有時會互相合作朝同個方向趕魚,就更容易吃到魚。
初春時節,來台度冬已近半年的黑面琵鷺,一反天亮休息、黃昏覓食的作息,連白天也在四處加緊覓食,為未來的長途旅行儲備足夠的能量。這時候,成年的黑面琵鷺在頸部及頭頂後換上金黃色的羽毛,被稱作夏羽,也有人叫作繁殖羽。一對對黑琵成鳥親密地相互理羽,正迫切等待著南風穿起,結伴北行,並且繁衍下一代。
黑琵來台度冬的紀錄,可回溯到一八六三年英國人郇和(Robert Swinhoe)在淡水河口觀察記錄到兩隻黑面琵鷺,之後百餘年,這種隨著季節遷移棲息地的候鳥,總會分批從北方歸來。直到隔年三、四月,黑琵才陸續分批北返,一直要等到十月的時候,才能夠再看到牠們活躍於曾文溪口。
但北返以後將飛往何處?除了在南、北朝鮮交界和中國遼寧外海的小島上,曾經有黑面琵鷺繁殖的紀錄外,這個答案目前並不完全為人所知;而牠們是不是循著相同路徑南遷?目前 也還是個謎。
另一方面,鳥類所面臨的生存壓力卻與日俱增。二○○八年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的會議上,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公布當年《瀕危物種紅皮書》鳥類篇,就發現每八種鳥類就有一種面臨絕種危機,總計全球目前有一千兩百二十六種鳥類生存受到威脅。而棲息在亞洲的黑面琵鷺,就是全世界六種琵鷺之中,唯一瀕危、也是少數完全依賴東北亞棲地而生存的鳥種。牠們的存在是亞洲沿岸生態健康的指標。
雖然近兩年黑琵數量已經穩定在兩千隻左右,但是二○○二年台灣爆發一場因肉毒桿菌C型毒素而集體中毒的事件,顯示鳥兒仍面對不可預測的危險。當時全球僅有九百多隻的黑面琵鷺,大約一成不幸中毒甚至死亡。後來推測原因是曾文溪中畜禽浮屍所產生的肉毒桿菌C型毒素被魚攝入,黑面琵鷺吃了體內有毒素的魚,導致集體中毒。
黑琵的保育工作因此悲劇進行檢討,也因此事件中毒傷亡的黑面琵鷺個體,提供了難得的DNA樣本,由師大生物科學系教授李壽先等人採用分子遺傳學的方法進行研究,藉著分析DNA序列,來評估族群內的遺傳多樣性,進而推估過去族群數量。
黑琵數量曾有上萬隻紀錄
這項研究推論,黑面琵鷺的歷史族群量曾經至少高達一萬多隻,這個數字遠超過歷年跨國冬季普查所記錄的全球族群量,顯示黑面琵鷺曾遭遇了極嚴重的瓶頸,導致其百分之九十七的族群消失,甚至在一九八○年代末期,剩下不到三百隻,嚴重瀕臨絕種邊緣。這份研究也推測,東亞各國沿岸的DDT汙染,很有可能就是導致九○年代以前黑面琵鷺族群量下降的主因之一。
四月初,清明前後,黑琵北返的艱鉅旅程就要開始。從台灣台南、香港、越南等度冬地出發,牠們將會向北飛行,靠著地球天然的磁場來導航。大約十七到二十天,成年黑琵會抵達北方偏遠無人小島上繁殖。
中國遼寧半島外海,夏日的溫暖正逐漸降臨在這個無人島嶼上。這裡是形人坨,一九九九年第一個在中國被發現的黑面琵鷺繁殖地。未來的幾個月,在這一百多公尺高的陡峭岩壁上,黑琵將要與上千隻黑尾鷗爭取繁殖空間,在這裡築巢、交配、繁衍下一代。
台灣第一位長期在世界各地拍攝黑面琵鷺的生態攝影者王徵吉,從一九九九年起,每年都會來這兒觀察記錄黑琵繁殖的情景。當地人稱為「鳥島」的形人坨,像是聳立在黃海中的嶙峋巨石。趁著退潮上岸後,登島要靠雙手雙腳攀爬,一旦登島找到隱密的地點,往往就是超過八小時的靜候,好等到按下快門的那一刻。
在這人跡罕至的岩壁上,找到伴侶的黑琵成鳥會共同築巢、求偶交配,並且築巢後十天開始產卵,每巢通常生三卵,雌雄輪流孵蛋,約二十六天孵化,但是估計只有大約百分之三十的幼鳥可以存活下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黑琵和白鷺鷥在魚塭覓食。黑琵將半張開的嘴沉於水下,邊走邊掃動並靠觸感夾住魚、蝦或底棲生物後,再銜住仰首吞之。
[Not a valid template]↑ 七股冬季冷風直襲,黑琵會從空曠的保護區移到有防風林避寒的魚塭地;由於扁平嘴喙風阻大,為保持平衡,會將嘴縮進身軀。
[Not a valid template]↑ 一般來說,雛鳥出生三天後眼睛才會睜開。
[Not a valid template]↑ 一群黑面琵鷺,在嘉義八掌溪出海口。時值退潮,水位下降,性喜在水深三十公分處活動的黑琵,群起移往較深區域。
請問:這篇內文裡的遷移路線圖,是否可以借為東華大學MOOCs課程引用圖片?
請問您在同一篇文章中提到「隔年三、四月,黑琵才陸續分批北返」,又提到「四月初,清明前後,黑琵北返的艱鉅旅程就要開始」,所以,若說牠們是四月離開也是正確無誤嗎?謝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