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大視域】廢船終點站 印度拆船回收業

撰文/楊駿北(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徐安隆(經典雜誌攝影)

心那些會導致工人,乃至於人類與生物因此貧窮、受傷害的產業。」一九二○年代,甘地對印度如是說。

他反彈的對象是英國的紡織工業;他要印度子民穿起粗布,自己紡紗,拒絕工業國家的剝削。那是一個英國將各種物品傾銷到印度,要殖民地全數買單的年代,藉此賺取印度大量財富,相對影響當地人生計。甘地當時發起的抵制洋貨運動(Swadeshi),就是宣稱一旦支持那些迷惑國民身心、透支國力的舶來品,本質上和暴力並無二致。

一個世紀過去了,甘地的理念自有其時空背景,在全球化的今日,印度想要「拒絕洋貨」,顯然已不太可能;若甘地身在今日,他面對的或許該是另一場抵制洋貨運動;那是一種新型態、名喚「廢棄物跨國移轉」的敵人:先進國家將高度危險性質的大型垃圾傾銷至印度,汙染當地環境,毒害人民健康。

這些垃圾,體積大者如一艘船艦,從千里外的西方國家運送到亞洲地區如印度的阿朗(Alang)、孟加拉的吉大港(Chittagong)和巴基斯坦的加達尼(Gadani)等地銷毀處理。印度,是這場跨國垃圾交易的縮影。

印度西部的海岸線上,碎浪一陣一陣,灘頭上停靠無數大型船艦,各自以不同文字標誌著原始註冊的國籍,仔細一瞧,還能瞥見一艘音似華語的「Zheng Tai」號。有些船艦已斷裂成一半,即使是中空的船體,依舊能揣測出原來壯觀的規模。

這裡是阿朗,這座濱海的小鎮看似極為平常,甚至有些平淡無趣,卻有世界上最大拆船區之稱,共有一百七十二處拆船點。世界上的船艦駛向阿朗的目的只有一個:將萬噸重的船體,在世界上最大的阿朗拆船區,如積木般拆卸。

即使抵達生命盡頭,舊船仍有極大的利用價值,船上每一處,幾乎都能拿來回收再利用。從餐廳裡的爐具、咖啡杯組;彈子房裡的娛樂用品、掛在柱子上的希臘女神雕像;衛浴間的洗衣機、馬桶;到潛水衣、羅盤、雪茄盒……,全部都能以二手商品再次出售,還有藝品收藏家專門收集海事用品。

「這艘算你一百萬盧比(折合新台幣約 六十六萬元)!」船東阿努辛拍拍一百五十人座的船艇「藍女士」號,示意我們登船瞧瞧。另一處,從船艙隔間剝下來再次販售的玻璃棉(glass wool),一公斤二十盧比,一捆捆堆成像座山丘。在阿朗的五金街上,只要你有興趣,隨時可以與店家談上一筆賓主盡歡的生意。

舊船眾多的回收物中,最具經濟價值者,仍是鋼筋銅板等再生金屬;其中利用價值最高、與工業發展關係最大者,首推船板;其餘包括廢鋼、銅及合金銅。船板除了可再外銷,大多能再製成鋼筋供營建使用。廢鋼,可作為煉鋼材料,其餘則做為電爐煉鋼場的原料。銅及合金銅亦屬產業重要原料。

對印度來說,拆船所得的再生金屬,正好可以再製成鋼筋,對於國內正在起飛的硬體建設,貢獻良多。就以阿朗的一般平均產量來看,一年從廢船上就可獲得約兩百六十萬噸的鋼筋,相當於印度鋼筋總生產量的百分之十五。這些背景,讓印度並不排斥拆船。

阿朗也曾面臨窘境,幾年前全球景氣仍好時,來往載貨送客的船艦哪能輕言退休?而今,國際經濟蕭條讓全球的船艦在國際市場上等著拆解,據估計,每年約有六百艘左右大型船艦送至亞洲解體,到了二○一○年,則估計將有多達三千艘的廢船等待拆解。

拆船,恐怕是世界上處理最大型廢棄物的回收業,舉凡油輪、貨輪、客輪,甚至航空母艦,幾乎都在拆船廠走完一生。放眼全球從事拆船的區域範圍,已經從上一世紀的西方國家,移轉到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印度,又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國。

印度能夠崛起成為拆船大國,有多種因素,地理環境則先打下了基礎。印度氣候乾燥,阿朗又為不凍港,水域及腹地極大,潮汐位差小,無論是在近海或岸邊,全年皆可從事拆船,讓印度在先天條件上,就勝過其他競爭者。韓國在一九七○年代也曾發展拆船,但因緯度過高,冬季冰封時只能在夏天拆船,因而無法與南亞國家競爭。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南亞三大拆船點拆船總噸數】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各國將五百噸以上的廢船送往阿朗,而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利刻特(Calicut),居民自建小型拆船點,拆解報廢的小噸位漁船,取出船艙內的五金用品,加以回收變賣。
[Not a valid template]↑ 高獲利也高風險的拆船業,考驗著印度當局的工安作為。能否遵守國際拆船公約,以更安全的方式作業,恆與阿朗的拆船工業休戚與共。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