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本期封面的這對「鬼龍」,漂浮在幽黑的海水中,閃光燈的照明下,豔炫而神祕。乍看之下,以為是出現在某個大洋的知名水域,抑或屬於某個傑出的國外攝影師的力作。但實際呢?「牠」就生活在台北近郊的海域,更貼切地說,是海邊垃圾掩埋場旁的水底一隅,這個長寬不到一百公尺的小小水中世界,竟有著如鬼龍這般令人目不暇給的海洋生物。
水中的世界,對泰半人來說,彷如另一個宇宙,對這個陌生的世界,除了捕撈掠攫外,它也成了人類社會的一個最大的垃圾收納場。從工廠的廢水入河進海,垃圾填海等,人類多年來將海洋視為自身的一種禁臠。最近熱門的一部預言式科幻環保小說《群》,作者法蘭克.薛慶談的就是人類的貪婪、不節制與最終大洋生物的反撲。
以四周環海的台灣來說,理論上,我們對海洋應是熟稔不陌生的,但事實上卻恰恰相反:我們囿於過去執政者,將海視為政權延續的屏障,一如明清時代的海禁政策。在「防匪」的意識型態下,海,竟然成了我們島民一個無形的大牆,將你我囚居其間。也因此,你我面對四周的大海,竟然多是恐懼與陌生。
作者王汶松是一位雜誌社的攝影記者,幾年前在一次偶遇中,他告訴我,他迷上了水中攝影。再碰面時,他帶來了這些年來用閒暇時間所專注拍攝的專題,是海底攝影。
這些照片,不是他曾於各大洋遨游時的作品,反而是在台灣的水域、經由百次以上的潛水而逐漸累積的。好的照片會說話、會鼓舞,這些照片很快地在《經典》團隊裡傳閱著,大家嘖嘖稱奇。尤其,當知曉大部分的照片都來自一個王汶松長期觀察拍攝的地方時,我已經有了一個想法,給予他足夠的文字來敘述他的觀察,給予足夠的版面來呈現台灣的迷人海底世界。
我上網搜尋「鬼龍」這兩個字,發現關心牠的人很多,許多潛客在部落格裡或張貼、或傳閱、或敘述如何親近牠們的故事與照片。更多的人下水就是為了看到牠們,溫馴、緩慢的鬼龍,成了潛客的熱門目標。
【浮游國度】這個專欄,將會陸續刊載王汶松對台灣海域的長期觀察,也期望這個專題讓讀者有另一種視野與省思!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