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日揚(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台灣雖然幅員不大,但因地形陡峻、降雨強度集中,且位在太平洋上颱風易形成的地帶,每年侵襲的颱風平均約三點五個,豪大雨數十次,即使經濟部水利署每年已編列了一百二十億元的防洪預算,每年水災的損失仍高達一百三十億元,居民的生命財產飽受威脅。(圖片提供/達志路透)
以二○○四年敏督利颱風帶來的「七二水災」為例,淹水面積即達六百五十九平方公里,相當於台北市面積的二點四倍。二○○五年的「六一二豪雨」,造成南部地區多處淹水,淹水面積也超過五百平方公里。對易淹水地區的居民來說,水患已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水鄉澤國就是他們生活最具體的寫照。(攝影/顏霖沼)
根據《經典》一○八期針對環保生態學者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洪水加劇」在「台灣最急迫與嚴重性」的此一問題中,排名第五。但在本文撰寫過程中所參閱的各種資料和數據,台灣的總降雨量並未增加,但因降雨日數減少,使得降雨強度和瞬間雨量增加了,造成局部地區的災情加重;另一可能因素是,部分媒體在報導颱洪災害時太過誇大、聳動,讓人誤以為水患的嚴重。
依據國科會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所模擬之淹水潛勢區域,加上近幾年經濟部水利署調查颱洪受災淹水範圍所得到的資料顯示,台灣易淹水的低窪地區總面積約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約占台灣平原面積的十分之一,其中有八成集中在宜蘭、台北、台中、雲林、嘉義、台南及高雄沿海地區,大多是區域排水不良、海堤未完成改善,或地層下陷的地區。
水患不但造成住家、農田損失、交通受阻、民眾生活不便與安全威脅,甚而影響到高鐵、捷運及科學園區等國家重大建設的推動。
台大土木系教授李天浩曾參與多項治水工程的規畫,他認為,台灣水患的問題和溫度上升有極密切的關係。雖然全球暖化造成氣溫上升,但台灣的熱島效應(Heat Island Effect)才是台灣——尤其是台北盆地氣溫上升的主因。
他表示,台灣海島受太陽輻射影響,周邊海水比熱相當高,台北市的水泥舖面及高樓大廈易產生光線折射和反射的現象,加上居民使用冷氣的比例特別高,凡此種種,都易造成台北盆地的熱島效應。
這些熱氣團處在降雨對流系統的下方,會加強對流系統的效應,使得降雨的強度更大,台北盆地也因此成為台灣最易淹水的地區;淡水河及其上游基隆河河水泛濫,更是台北縣市淹水的元凶。
基隆河發源於台北縣平溪鄉菁桐山,為淡水河水系三大支流之一,河道蜿蜒而平緩,中、下游流經台北盆地,兩岸人口稠密,產業發達。歷年來不斷開發,與水爭地的結果,使得河道日益狹窄緊縮,排水不易,因此每遇颱風或豪雨來襲時常氾濫成災。
一九九八年到二○○一年,先後有瑞伯、芭比絲、象神以及納莉等颱風來襲,在它們裙裾橫掃之下,基隆河兩岸災情一次比一次嚴重;其中尤以納莉颱風最為慘重,淹水範圍幾乎涵蓋整個基隆河流域,淹水深度超過八公尺,連台北捷運系統都無法倖免,總共造成一百九十二人喪生。基隆河已成了台北盆地的一大威脅,整治工作刻不容緩。
水利署負責此項施工的工程師林益生表示,基隆河當時由於跨越台北市及台灣省河川,省轄河段後來改由經濟部水利處負責,與台北市的理念與方法並不一致,且河川治理涉及都市雨水下水道、橋梁、都會發展、集水區土地利用管理等。雖各有計畫,但彼此間並未經協調相容,長久以來因問題相互牽連,無法解決施行,錯失治水先機,才會使得水患問題日益嚴重。
二○○二年在水利署重新規畫之下,將基隆河的洪水防患標準提高為二百年週期,並將都市雨水下水道、支流野溪排水治理、都會發展、橋梁改建及集水區治理等相關計畫全部整合,成為整體實施之計畫。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員山子分洪計畫。為了一窺它的面貌,林工程師特別帶我趕到瑞芳實地探訪。
揮別北部淹水的關鍵工程
員山子分洪工程的進水口,位於基隆河上游的瑞芳鎮瑞柑新村,藉由一條長二點五公里的排洪隧道,可將基隆河泛濫的洪水導引到瑞芳鎮海濱里的出水口出海。林益生站在側流堰上說,分洪是防止水患的重要基礎建設,在員山子闢建分洪道,早在日治時代就曾做過規畫,但因排洪道通過廢礦坑及九份溪河床,地質極為錯綜複雜,工程相當艱鉅,加上用地徵收及漁業權補償等問題始終無法解決,一直延至二○○二才動工興建。
二○○五年員山子分洪工程完工後,歷經海棠、馬莎、泰利及龍王四個颱風帶來的豪大雨考驗,有效地降低基隆河中、下游洪水的水位,安全排放了暴漲的洪水。今年十月柯羅莎帶來的強風豪雨,全台各地紛傳重大災情之際,基隆河兩岸卻是少有的未淹水地區,以事實證明這項分洪工程確已發揮預期的功能。
林益生在一九九八年間進入水利署工作,九年來一直在瑞芳、汐止一帶負責基隆河的整治工程,親身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水災。他回憶說,五堵火車站曾淹到二樓的天花板,汐止市公所的大門畫了許多線,留下了歷年來淹水的紀錄,而且一次比一次高,但這二、三年來卻不再傳出淹水的消息。
汐止市智慧里里長宋曉之,同時兼任里長聯誼會的會長,他說,過去汐止淹水如同家常便飯,居民都已習慣。象神及納莉是他生平最難忘的兩個颱風,整個汐止舉目一片汪洋,汐萬路及大同路一帶淹到二層樓高,江北橋和長安橋全被淹沒。水退之後,地上全是爛泥巴,地下一、二樓的停車場全灌滿了泥漿。他家的地下室也不例外,當時他得用兩部四百匹馬力的抽水機,日夜不停地連抽了十二天,才能把淤泥清運乾淨。
太陽偏西了,午後下過雨的地面已被曬乾。我和他坐在江北橋邊的土地廟喝茶,聽他談汐止淹水的歷史,一邊看著橋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基隆河緩緩地從橋下流過,堤防邊的建築工地聳立著高高的鷹架,很難想像洪水淹過橋面的情形。我問起房地產現況,宋里長得意地說,這二、三年來,由於不再淹水,房地產已翻兩番,過去一坪六萬元還沒人要,如今每坪已喊到十七、八萬。看那一片欣欣向榮的光景,他的話應該是有依據的。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一九九六年賀伯颱風造成板橋市中心淹大水,行人、車輛都動彈不得。(圖片提供/達志路透)
[Not a valid template]↑ 二○○一年納莉颱風來襲,基隆河洪水暴漲,大水淹到瑞芳鎮民宅二樓。(攝影/顏霖沼)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