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古蘭經手抄本 歷百千劫 巧手復舊

▲攝影/劉子正

撰文/楊景卉

應該是我看過最古老的一本書,這書上無論是蟲咬痕跡或是破損跡象,都是集結各種書籍的病態。

透過筆跡及書頁裡留下的訊息推斷,應該是在西元十五世紀至十六世紀間,由十個人接續抄寫而成,因此,紙張的年代、顏色也不一致,對修復來說是個挑戰。」臺灣圖書醫院書籍修復師徐美文,正低頭檢視極有可能是五百多年前的手抄古蘭經。這本古蘭經皮革裝訂,封面硬化、與書身已分離,同時歷經火燒、水淹土埋與蟲損,書頁裡疑似有血跡、霉斑、泥土、花瓣、毛髮、植物種子以及蟲糞等痕跡。

初步檢視,百年古蘭經至少存有三種書蟲,必須置放至低氧除蟲箱進行一週的除蟲,接著得再次檢視古蘭經,徐美文以不破壞書本、紙張結構為原則,用軟毛刷一頁一頁的清潔,再將五百多頁的手抄古蘭經重新編碼,然後將封面與書身分離,再次透過橡皮擦及橡皮粉進行乾式清潔,每一道工序都很費時,徐美文說:「精細修補就是得要花這麼多的時間,因為你少了一個步驟,對古蘭經來說都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精細修補 還書本色

徐美文曾經有修復西式裝幀古籍的經驗,但是修復將近五百年的古籍這是第一次。將古蘭經拆解後,如何還原成最接近百年古蘭經的本來面貌,徐美文按部就班地在古蘭經中尋找蛛絲馬跡。

因此,徐美文將書頁間的昆蟲、排遺、植物,以及紙張材質取出,透過顯微鏡仔細比對。其實,修復過程中,科學檢視相當重要,徐美文與修復團隊將古蘭經檢出的三種紙張,在顯微鏡下發現,紙張的纖維長度相當長。

擁有十五年文物修復經驗的徐美文,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碩士、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博士,投身「紙張」研究多年,對於紙張的歷史瞭若指掌,她說:「中東的造紙技術是從唐朝傳過去,那時,大食帝國(阿拉伯帝國)從唐朝擄獲一批專業的造紙匠人到阿拉伯世界,由於中國紙張歷代造紙纖維不同,唐代使用麻纖維及楮皮纖維製成,但是阿拉伯世界樹木生長不佳,以樹皮纖維造紙較罕見。因此阿拉伯人所造的紙張是使用破布及大繩頭中的麻纖維,在十五、十六世紀造紙原料大概有麻紙、楮皮紙等,我們推斷這本古蘭經所使用的紙張是麻紙。」

紙,是修復書籍的基本功,總算推斷百年古蘭經紙質,但卻遲遲找不到現代類似的紙質,圖書醫院曾經找出老舊楮皮嘗試補洞,但是搭黏之下與古蘭經的紙張並不合適,甚至找了多家的造紙廠也製作不出類似紙質,徐美文忽然想到,她曾經購入一款麻紙,而且就在國立臺灣圖書館的倉庫裡。

最後終於在自家的倉庫裡找到與百年古蘭經紙質、厚薄度,以及年代相仿的日本麻紙。徐美文說:「因為麻紙的顏色很白,古蘭經書頁的紙色深淺不一,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染成舊舊的感覺。」秉持臺灣圖書醫院修舊如舊的理念,徐美文決定自行調製染料替麻紙進行染色。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翻開內頁斑駁不堪,露出麻纖維。(圖片/臺灣圖書館)
[Not a valid template]↑ 修復古蘭經時要一步步來,先將古籍放入低氧除蟲箱一週時間,灌注99.9%的氮氣,徹底除蟲。(圖片/大愛電視節目部)
[Not a valid template]↑ 透明柔細的典具紙很適合修復雙面印刷或抄寫書,徐美文想方設法從日本高價購進日本高價購進。(圖片/大愛電視節目部)
[Not a valid template]↑ 日本手工麻紙染色後,如同裱畫一樣,一張張貼補上原本缺損、邊緣不整的頁面,每一頁都像一幅畫,以麻線一帖帖地縫合。(攝影/鄭映航)
[Not a valid template]↑ 修復好的經典由徐美文交付給證嚴法師,證嚴法師說:「我會對古蘭經尊重,它經歷幾百年的價值,我會珍惜它。」 (圖片/慈濟基金會)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