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田哲榮(經典雜誌撰述)
核電廠於台灣運轉已逾三十四個年頭,其安全性始終令人爭議不休,日本此次地震與海嘯所引發的核災,讓全球為之震撼,也讓台灣核電廠的安全防護措施,受到全民高度關注。
暫且擱置理想性的核能存廢問題不論,在國家能源政策方向不變的前提之下,我們僅能以務實的態度,大膽假設,小心檢視,試想類似的核災若不幸發生在台灣,我們全國上下,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核電廠、核電廠周圍的居民、甚至可能遭到輻射汙染的每一個國民,做好應變的準備了嗎?
不論核災的肇因,是起自不可預測的天然災害,亦或人為操作疏失,核電廠永遠都是對抗輻射外洩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線。含有輻射物質的氣體,若能有效被攔阻在反應爐或圍阻體內,就根本不會有進一步的擴散與恐慌。
日本核災發生後,很多人開始擔心,台灣核電廠在硬體設施上,有沒有比福島一廠更耐震、堅固?
對此,台電回應表示,在廠房機組的硬體結構上,台灣的反應爐及圍阻體與日本福島一廠有些許不同。福島一廠的一號機,使用的是美國奇異公司所生產的第三代沸水式反應爐,型式上舊於台灣核一廠的第四代與核二廠的第六代沸水式反應爐,核三廠則為美國西屋公司生產的壓水式反應爐,核四廠是奇異公司設計的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
核電廠準備好了嗎?
由於興建時間晚於福島一廠,台灣核電廠在安全設計上都有更進步的改良。例如,在反應爐外層,防止輻射外洩最重要的鋼筋混凝土圍阻體結構上,日本的圍阻體厚度大約為一公尺,台灣核電廠的圍阻體為二至三公尺,相較之下,防輻射外洩的結構體更結實。
主管核能安全的原能會副主委黃慶東亦表示,台灣核電廠都坐落在岩盤上,根基穩固,可承受的地震震度達六到七級;若遇五級以上地震,廠內裝設的地震偵測器,會自動啟動「急停」裝置,中止反應爐運作。
此次日本核災最關鍵原因,即是福島一廠一號機主電源與備用電源同時失靈,導致幫浦無法打入冷卻水而爐心熔毀。如果同樣天災發生在台灣,我們會不會也栽在這裡?台電總經理李漢申表示,相較於福島一廠只有兩部柴油發電機,而台灣各廠除了備有三台柴油發電機外,更增配兩台可以「全黑啟動」的氣渦輪發電機,備電系統更加周全。
另外,在緊急備用冷卻水源上,各廠皆設有地下儲水池,並可在「急停」狀態下繼續提供冷卻水約三十分鐘;在廠邊的山坡上,也藉地勢建置有容量約四萬噸的生水池,在緊急事故時,可供作維持爐心安全溫度的替代冷卻水源。
然而,不論核電廠設計多麼精良、固若金湯,現下最令人憂心的卻是,台灣核電廠都位於斷層附近。核一、核二廠剛好位於台北關渡延伸到金山的「山腳斷層」左右兩側,核一廠距斷層七公里,核二廠距離斷層五公里;核三廠則緊貼「恆春斷層」旁;尚未商轉的核四廠,則是距「枋腳斷層」不到兩公里,無一不教人捏把冷汗。
學者提出呼籲,應盡速做最新、嚴謹的周邊地質調查。台電董事長陳貴明回應,各電廠在設計之初,都根據廠址所在地歷史上最嚴重的地震及海嘯作為安全防患參考,台電去年起已重新調查電廠附近地質,並探測海底斷層,未來如評估需再加強核電廠的耐震度,台電將立即改善。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核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
急性症狀
若暴露在100毫西弗以上,身體的血球會受到影響;暴露在250毫西弗以上,造血系統即會受到傷害,一般而言幾小時之內會出現頭暈、嘔吐、全身倦怠、腹瀉、頭疼及發燒等症狀。 -
慢性症狀
癌症是最常見的長期輻射傷害,輻射將使人體細胞產生病變,甚至可能影響到下一代,使其出現小顱、成長緩慢、發育不全等畸形現象。 -
輻射單位
人體所受輻射以西弗為劑量單位,人體所受的輻射劑量是以輻射的強度與曝露時間計算,較常看到「微西弗/時」及「毫西弗/年」兩種,而「毫西弗」是「微西弗」的一千倍。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灣核電廠集中在人口稠密的北台灣,平時對廠區溫排水進行輻射劑量監測,甚為重要。(攝影/陳弘岱)
[Not a valid template]↑ 核二廠反應爐每十八個月開蓋檢修一次,並更新燃料棒。(圖片提供/台電公司)
[Not a valid template]↑ 日本政府對撤離的居民進行輻射檢測。(圖片/達志影像/REUTERS)
希望貴雜誌能夠採訪真正了解核電的人,而不是只引用官方說法。如果依照他們的講法,台灣根本不會發生任何的核能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