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思熙
一、一則一夕爆紅的推文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這是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句子。
一千七百多年後,義大利女太空人薩曼莎.克里斯多福蕾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於二○二二年十月十二日從國際太空站用漢語、義大利語、英語寫下這個句子,搭配三張從太空拍下的中國渤海灣和北京的日夜照片,發出一則抒發情感的個人推特,引起世界各國網友的熱烈關注。
同年十月十五日克里斯多福蕾蒂返回地球,並乘坐飛機抵達位於德國科隆的軍用機場,接受媒體採訪時,記者告訴她,這則推文一夕爆紅,引起極為熱烈的關注,問她當時為什麼會想到寫下《蘭亭集序》中的這個句子?
她回答:「我之所以選擇這句中國古文,要感謝我的好朋友,一位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年的漢學家。他在中國文學上造詣非凡,他建議我選這個句子,這個選擇非常準確。我在中國文學上不敢專美,我選擇了好詞句,是因為我選擇了一位如此了解中國文學的好朋友。」
克里斯多福蕾蒂的回答帶有幾分謙虛。其實她精通義大利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和漢語等六種語言,本來就具有極大的語言天分,加上對於太空領域的興趣與專業,讓她如魚得水地在太空上見識宇宙的浩瀚和地球的繁盛,將中國古代文人的雅集和所發的哲思,將今天太空科學和親臨太空俯瞰地球的心情作了橋接,古今所思、所見、所感,如此契合,顯得意義非凡。
二、當古代文學遇見現代科學
王羲之——東晉(西元303—361)大書法家,他的行書圓鈍有致,行雲流水,筆露鋒藏,龍行紙間。《蘭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被尊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也因此被視為一代書聖。
歷代將《蘭亭集序》就書寫的意義來說,《蘭亭集序》是一種書法的藝術;就文學的意義來說,《蘭亭集序》書敘的是一種人生的感懷;就時尚的意義來說,《蘭亭集序》所描述的是一種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就思辨的意義來說,《蘭亭集序》暢談的是當時古人對天地人的認知哲學。
一千七百二十年過去了,《蘭亭集序》所認知的宇宙,和現在我們所認知的宇宙可能有所不同。由於古人受科技發展的局限,不知道日月星辰之間的距離有多遠?不知道地球和月亮,相隔多少公里?不知道月亮是荒漠之地,不適人居,上面既沒有傳說中的廣寒宮,沒有嫦娥,沒有玉兔,沒有吳剛伐桂。不知道什麼是「太陽系」,更不知有一個天文學上叫做銀河的「銀河系」,當然也不知道「銀河系」外,還有無數更浩渺難比的其他星系。今天我們所知的宇宙,比起古代所認知的宇宙,顯然要浩瀚得多。
雖然古代已有「銀河」這個名詞,但多半側重在文學的直觀和聯想的意境。例如: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劉禹錫的「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李商隱的「悵望銀河吹玉笙,樓寒院冷接平明。」這都是古代文人帶著某種心緒,仰望夜空,直觀繁星點點,光波似銀如河的景況。這和現在天文學家所定義的銀河,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三、宇宙面前地球顯得微不足道
但不管如何,彼此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宇宙廣袤浩瀚,極視聽之難及」,都標示著天地之大與人類的渺小。
義大利太空人克里斯多福蕾蒂在國際太空站引用王羲之的名言,配上幾張從太空上拍攝的照片,在推特向全世界發文,引起全球網友的普遍關注。王羲之從此由人人所推崇的書聖,頓時成為全球熱搜的網紅,這應該是他始料未及的吧!
歐洲太空總署署長約瑟夫.阿施巴赫(Josef Aschbacher)針對此事接受媒體採訪時,除了稱讚克里斯多福蕾蒂的漢語很棒外,並講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話,算是對世人的醒世恆言與警世通言吧!
他說:「太空是屬於世界的,人們無法在太空劃定國界,因為太空站、人造衛星,這些太空飛行器圍繞地球飛行,它們跨越國界、跨越文化、種族、宗教,超越哲學和歷史的分歧,這些跨越和超越時刻提醒我們,在各種意義上,太空是高於我們人類生活的世界。」
由於科技的進步,現代人對天上的星星不再心存浪漫,知道不僅沒有飛天嫦娥,沒有牛郎織女,沒有天庭宮闕,反而知道天上諸星皆是荒漠死寂(至少截至目前人類所知),這些發現可能會讓千百年來的許多文人雅士心碎滿地。
但這一事實也引發一些值得讓我們深思的課題。一、宇宙有多大?古人雖然不知道,現在的我們又何嘗知道。二、宇宙蒼茫,究竟是有限還是無限?科學家可以作推論,但追根究底,只能說宇宙浩瀚,深不可測,即使用最先進、最清晰的望遠鏡,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何況其中還有不少暗物質(27%)、暗能量(68%)的存在,我們卻還偵測不到。
四、人類既卑微又自大
一九九○年二月十四日情人節當天,當美國航海家一號探測器剛剛完成首要任務之際,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Edward Sagan)說服NASA高層,讓航海家一號回首,拍下史上最令人震撼的地球照片。
照片中,地球懸浮在銀河星系寬濶深邃的漆黑背景裡,像蒼茫中的一點微塵,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地球上生命品類繁盛,又顯得那麼與眾不同。
薩根靈感一動,用他的專業與深度的洞見寫成《暗淡藍點:展望人類的太空家園》(Pale Blue Dot:A Vision of the Human Future in Space)一書。
他在書中寫道:「我們的一切的一切,全部都存在於這樣一粒懸浮在一束陽光中的塵埃上。地球只是浩瀚宇宙競技場上一個小小的舞台。想想那些帝王將相揚起的腥風血雨,只為在榮耀和勝利中,短暫享受主宰著一個小點上一小部分的滋味。想想有些永無止境的殘暴,竟然就發生在這個小點某個角落的一群人,與幾乎分不出任何區別的另一角落的一群人之間。他們的誤解有多頻繁?他們想滅掉對方的願望有多迫切?他們之間的仇恨能有多熾烈?」
在宇宙的時空大漠裡,地球確實很渺小,渺小得連太空的一粒微塵都不如。人類的生命實在很短暫,短暫得來不及眨眼就消失。
莊子《逍遙遊》篇說:「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菌之所以無知,是因為早晨生,早晨死,來不及知道有日夜晦朔;蟪蛄之所以短見,是因為夏天生,夏天死,看不到有春秋。
在亙古長空裡,人類的無知與愚蠢,連朝菌都不如,短見與狂妄,又賽過蟪蛄。貪、瞋、痴、慢、疑、嫉,帝王將相的權力競逐;名韁利鎖的愛恨情仇,殘暴傲慢,揚起的腥風血雨,自私偏見帶來的哀鴻遍地,讓悲慘世界覆水難收,讓宇宙唯一所知有生命的地球,逐漸因人禍而變異、壞空而奔向凋亡,能不令人慨嘆!
該書作者又說:「有人說,天文學是一門令人謙卑,同時也是塑造性情的學問。也許沒有什麼能比從遙遠太空拍攝到的我們微小世界的這張照片,更能顯示人類有多自負和愚蠢。對我而言,這也是在提醒我們的責任:更和善地對彼此,並維護和珍惜這顆暗藍色的小點,因為這是我們目前所知唯一的家園。」
從太空看地球,地球微不足道。從生命看地球,地球又何其特殊。
地球是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在內,安身立命的唯一家園,何苦彼此殺戮征戰,蠶食生態環境,揮霍家園內的資產?為了地球生態的永續,經濟發展算得了什麼?為了人類的和平相處,權鬥又算什麼?
五、要科技更要哲思人文
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簡雅生活方式,看似躺平,卻蘊含詩情畫意,天地人和諧的生活之道。
太空人從太空站看地球,晝瞰碧海藍天,夜觀燈光明暗,品類之繁盛,確實可以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
天文學家看航海家一號回眸拍下微如塵埃的地球,心中百般的感懷,是否能讓世人清醒,不無疑問。
但人類太空科技的發展,足以讓我們好好地深度反省,人類的未來何去何從,決定於有權有勢者慎重抉擇的一念之間。
在焦慮與徬徨的時代,在偏見與傲慢的時代,在光明與黑暗可以作抉擇的時代。我們不妨從宋朝大文豪蘇東坡的《滿庭芳》學會怎麼拿捏生活: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
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這不是要鼓勵大家醉生夢死,成為一個無所作為的醉漢,而是希望大家把物欲的享受與追求放慢,不要總是在「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中機關算盡,更不要彼此「說短論長,兵戈相向」。清風如此清涼,皓月如此明亮,雲幕如此高張,何不放下名聞利養,刀槍劍戟,欣賞那清澈流水的大地,悠遊於那蒼翠起伏的山巒。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