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翡翠傳奇 希望與美的綠色載體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徐安隆(經典雜誌攝影)

,化學成分不過是「鈉鋁矽酸鹽」NaAl(SiO3)2的一塊石頭,卻引起世人畢生的爭逐與榮寵的目光。

「色光潤,聲舒揚,質瑩潔之美石名之曰玉。」談到鑽石與其他有色寶石,一般的形容是美豔、奪目,但是提到玉,其美就不是這般的單一、勺淺。形容玉之美,多將其論及君子內在的德行。《禮記》曰:「君子比德於玉焉」,玉的品質即君子之德,溫潤盈翠、冰心玉潔。

從人類第一次發現玉石,到真正將其應用在生活,歷史接近萬年。台灣從卑南考古遺址出土的玉玦、陶器,證明了在新石器時代,除了石刀、石斧的工具性應用之外,獨特的玉石文化已然開展;南島語族的起源與擴散的人文圖譜,也在玉器的海外考古上獲得相當的驗證。

屬於角閃石類的台灣「綠色閃玉」,曾一度在全球寶石市場打響知名度。台灣人對玉的狂熱,除了投資保值、收藏賞玩之外,更傳承著一股濃濃的常民真情。

翠玉白菜的故鄉

礦物學家依質地,將玉分為輝石類的硬玉(Jadeite),與角閃石類的軟玉(Nephrite),其中,又以緬甸玉及新疆和田玉為個中代表;前者色澤翠綠,後者以羊脂白玉為尊。緬甸翠玉在中國受到喜愛的歷史,不若新疆和田玉那般久遠,在清乾隆以前,翠玉還算相當罕見,十八世紀末,緬北被清朝納入版圖,進貢交流頻仍,從雲南到緬甸山區大量開採翡翠玉礦,翡翠才算正式進入清廷。當時宮中稱為「雲南綠玉」,這新種玉料獲得后妃們的喜愛,其中最為愛不釋手的應該就屬慈禧太后了。

慈禧太后可以稱得上是翠玉的「推廣大使」,以翠玉製成的各式手鐲、花墜、指環⋯⋯,因為她的個人喜好,把翠玉價值推到了顛峰,許多貴族、仕紳也紛紛仿效,為攀附彰顯身分,也為趕上當時的流行風潮。

古人借「翡翠」來美稱多彩的玉石,除了基本的紅翡、綠翠,玉澤的光譜上其實相當豐富,這翡翠的色澤分深、淺、透各種品相,除了不同層次的綠,還有福祿壽三彩、焦青、尤青、墨翠、蜜糖黃⋯⋯,在玉彩的形容上更是充滿了中國文學的底蘊與想像。

美玉不但永恆不朽,更善於吸納周遭的物質以變幻其色澤與透明度,此即所謂「受沁」,蘊藏於山中的稱「山料」,滾落於澗底的稱「水料」。

深埋於地底千萬年的時間,經低溫高壓、強烈擠壓而形成,摩氏硬度在6.5—7級的寶石級硬玉,受沁的過程中因為含鉻、鎳所以呈翠綠色;含釩故呈紫色;含鐵則呈深綠色。

「玉無紋,如天無雲」,天底下不可能有一塊玉紋、色澤完全相同的玉,稀有、獨特,也是玉不同於其他有色寶石之處。

無論色澤、紋路或琱工,玉,都呈現了無限的變化與延續性。其中又以台北故宮博物院鎮館至寶「翠玉白菜」的巧雕故事最讓人津津樂道,菜葉上的螽斯與蝗蟲活靈活現地現身在白菜綠葉之間,當初玉琱師傅的匠心獨運,刻意「讓」掉特定的紋路色塊,在巧琱與巧色的運用下,反而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完美效果,翠玉白菜價值一夕翻高至無價之尊。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相較於鑽石與黃金的炫目,玉的美,顯得含蓄而深情,也可以從祖孫、母女,上一代對下一代的疼惜中,嗅出這東方寶石的無價。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