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難民,人類製造!

▲攝影/Maksim Levin/達志影像

撰文/陳世慧(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一八年,在《經典》一月號雜誌刊出〈烏克蘭――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青年〉一文時,克里米亞(Crimea)公投脫烏入俄已近四年;烏東的頓巴斯(Donbass)地區戰火未歇,頓內次克州與盧干斯克州繼克里米亞之後,也分別宣布獨立,成立人民共和國,納入俄羅斯聯邦。

二○二二年二月,《經典》邀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魏百谷副教授撰寫〈同門鬩牆?從俄烏千年淵源談起〉一文,細數俄、烏間的恩怨情仇。當時,俄國仍僅陳兵於邊境,直到二月二十四日,就在普丁(Vladimir Putin)坐在克里姆林宮的大辦公桌前,透過螢幕向俄國民眾宣布,他將對烏克蘭進行一次「特別的軍事行動」,情勢急轉直下……。

對普丁來說,烏東地區長期受基輔政權「迫害」,所以出兵攻打,是「保護」該地區以俄羅斯人為主的民眾,是對北約東擴的反擊,是師出有名。然而,除了各國紛紛站出來指責俄國「侵略」的事實外,隨著戰事膠著,俄軍猛烈的砲火落在烏國境內的軍事基地,也落在戲院、醫院與學校等一般設施與平民身上,此起彼落的爆炸聲過後,是一夕間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以及愈來愈難解的仇恨。

據統計,至今烏克蘭的難民人數,流入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與羅馬尼亞等國的人數約三百萬,困在境內的約兩百萬。為了近距離了解難民的處境,《經典》早在戰事之初,便與國際知名的攝影師張乾琦與張雍取得聯繫,由他們在第一時間趕赴烏克蘭西境大城利維夫(Lviv)與波蘭邊境小鎮梅蒂卡(Medyka),希望帶給讀者第一手的現場報導。

張乾琦因定居奧地利多年,張雍則在斯洛維尼亞住了逾十九個寒暑,兩人對歐洲局勢的了解,都必然使報導更為深刻而全面。特別是張雍,他曾多次在斯洛維尼亞邊境的歷史現場,目睹中東、北非難民逃入歐洲時的無助與徬徨,其對這世界「難民製造率」竟如此之高的喟嘆,讓人同感唏噓。

截稿的當下,烏俄之戰在談談打打中進入第四階段,卻因各種歧異雙方未能取得共識。據稱,透過土耳其的調停,普丁有意把談判代表的層級,從外交官員,進一步由他與烏國總統澤倫斯基親自會談,只是,從二月二十四日起,當他一意孤行,決定投下第一顆飛彈時,轟炸的除了烏克蘭外,也包括俄國本身,國際社會與企業的群起制裁,幾乎把這個北方大國炸回數十年前蘇聯時期的時空,盧布貶值、物資短缺、經濟蕭條……普丁若知結局是如此,當初,還會做同樣的選擇嗎?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點圖放大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烏克蘭基輔地區一個叫伊爾平(Irpin)的小鎮,居民匆匆走過遭炸毀的橋梁逃難。(攝影/MIKHAIL PALINCHAK/達志影像)
[Not a valid template]↑ 砲火襲擊下,基輔的多羅霍日奇(Dorohozhychi)地鐵站也轉作防空洞之用。一名烏克蘭士兵抱起兒子,孩子臉上無邪的笑容,叫人不解何以有人要發動戰爭。(攝影/ROMAN PILIPEY/達志影像)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