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金磊
作為一個以鯨豚為主要拍攝對象的生態攝影工作者來說,當然希望有機會前往世界各地,拜訪與拍攝活動於不同場域的鯨豚種類。除了藉此累積觀察經驗,了解不同環境及各種類的鯨豚習性之外,同時可以持續磨練精進自己的拍攝技巧。因此,在陸續前往東加、斯里蘭卡、日本、阿根廷等地之後,近幾年開始跳進了挪威極圈的冰冷海水之中。
極圈之內
一般來說,緯度66.5度以上的範圍稱之為極圈,而首次要前往未曾造訪過的場域,且還掛有「極圈」之名,多少會有點揣揣不安,所幸我從先前的阿根廷,到後來的挪威,都是跟同一個厲害的團隊合作。他們是由一群德國人與葡萄牙人所組成,還曾經一起從阿根廷飛回歐洲後,從德國黑默(Hemer)一路驅車,歷經了四、五天橫越三千多公里抵達目的地。
當有機會在冬季來到挪威北部海域,會發現這裡的一切幾乎都是圍繞著海洋跟鯡魚(Norwegian spring-spawning herring)這種生物打轉;從吸引了許多以牠們為食的野生動物、多種的鳥類與鯨豚、捕捉鯡魚的傳統漁業、因應漁業而生作為基地的城鎮,到近年由於觀賞這些野生動物而興盛的觀光業。
鯡魚饗宴
虎鯨,廣泛分布在全球的大洋,從極地到赤道海域都有牠們的蹤跡,並依照其食性、生活型態而被區分為許多不同的類群。牠們除了有著黑白相間的顯眼配色,圓滾流線的壯碩身型,另外就是常被稱為「殺人鯨」的別名,只是我跟身邊進行鯨豚相關工作的朋友,都不會用殺人鯨這個稱呼。
虎鯨之所以稱為虎鯨,是因為牠們在海洋中的位階就跟森林裡的老虎一般,屬於最高階的掠食者之一。也因為牠們生活在各式各樣的海洋環境之中,所以從小小的鯡魚、海獅、海豹、海豚等海洋哺乳類,到動輒十幾二十公尺的大型鯨,都是牠們可能的獵捕對象。
就先前所提到的類群來說,挪威的虎鯨屬於「居留型」,以鯡魚為主食。這邊的鯡魚有著隨季節移動的習性:夏季會移動至挪威、冰島、格陵蘭之間的開放海域,冬季則會進入到峽灣之內,因此虎鯨大軍也就採取跟在食物的屁股後面,隨著鯡魚群季節移動的生活模式。
由於本來就大略知道,除非幸運碰到虎鯨剛好在捕食鯡魚群,才會來回在魚球周圍活動,平常時候虎鯨大概就是在海面上閒晃尋找鯡魚群,因此下水的模式反而跟預想的差不多,就是很機動地依照虎鯨群體游動方向來判斷下水時機。而當有幸在水下遭遇到獵食大戲之時,高潮的終幕劇碼才真實地在眼前上演!
下水之後,無邊無際的魚球在眼前展現,極圈冬季的斜射光照,只能稍微打亮竄游在淺層海水的魚球上緣。在幽暗的海面之下,完全看不出眼前的龐大鯡魚球群聚的有多寬,也看不到蔓延的有多深。除此之外,眼前滿是虎鯨吐出的氣泡,以及用身體繞行魚球,目的都是讓魚群更為緊密聚集,讓接下來的捕食過程更有效率,而牠們的叫聲更是毫無停歇,這是一場透過縝密溝通來完成的群體掠食。
漂浮在鯡魚群魚球上方的我,望著深處隨著方向改變時不時閃爍的魚身、附近來回躬身下潛的虎鯨,以及從深處不斷冒出的細微氣泡,心想海下一定正發生著生死交關但勝負早定的慘烈戰役。果然,只見吃到忘我的虎鯨,還有驚慌失措的鯡魚四處逃竄。看著虎鯨從離自己很近的距離衝進衝出魚球,又或者於較深處用尾巴拍打魚群,再不疾不徐地游去,將毫無反應能力、四散漂浮於水層中的鯡魚,像趣味競賽吃糖果般地吞食,就會很驚訝於虎鯨的精確與刁嘴。
經過驚心動魄的「大逃殺」之後,壯烈犧牲的鯡魚屍塊、鱗片與碎屑,漂浮在水層之間,那時,一隻雄性虎鯨為了清掃獵場,上前捕食在我面前昏厥不動的鯡魚。
原先我專心地盯著水中狀態,直到眼角餘光瞄到不遠處的海面上有些動靜,漆黑身影在暗墨綠的海水中愈靠愈近,那充滿氣勢的壯碩輪廓也愈來愈清楚,一隻成年的雄性虎鯨悠悠地晃了過來,張了嘴把海面上倉徨逃命的零星漏網鯡魚給吞食,同時以一副「這什麼怪東西」的態度打量了我一番之後,就在離我超級近的距離從容下潛。
雖然早已熟悉牠們的樣貌,雖然牠們只是從你面前經過短短的幾秒鐘,但還是因為有機會與海洋中的王者近距離照到面而欣喜若狂!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挪威北部海域的生活圍繞著海洋與鯡魚打轉,包括以鯡魚為食的野生動物,以及因應漁業而生的城鎮。
[Not a valid template]↑ 由於極圈冬季的斜射陽光僅足夠照亮水表層,在深邃幽暗的海水裡,完全看不出底下的鯡魚球群聚地有多寬、多深。
[Not a valid template]↑ 大翅鯨經過群體縝密溝通後,合作捕食,偌大身軀同時張嘴衝出,強烈聲響伴隨飛濺的水霧,壯觀又美麗。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