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初秋,涼風颯爽、金陽和煦,來到台北城郊邊緣的象山農場,園藝治療師黃盛璘一襲工作圍裙、短雨靴、寬頂遮陽帽,眼角彎彎微笑著迎接我們,自然清新,活像從宮崎駿動畫裡走出來的人物。
「你有沒有注意到,人一走進大自然,就有一種很放鬆的感覺,那是因為人類有一種親自然的基因,老早存在我們的血液裡。」這位台灣園藝治療界元老如此說道。
人與自然之間的綠色橋梁
象山農場原本是一片城市邊緣的荒地,八年的時間過去了,黃盛璘將荒煙蔓草的城市郊野整理成一處療癒的場域,其間種滿了草葉植物以及四季果樹,並以一棵枝繁葉茂的老榕樹做為農場的「保護樹」,利用植物的能量,服務各種障別的特殊族群。
十八年前當黃盛璘從美國取得園藝治療認證回來,足足等了一年半才接到第一個案主,十八年後的今天,她感受到現代人愈來愈需要大自然的療癒力量,
除了小朋友出現「大自然缺失症」(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肥胖),甚至連新住民的第二代也開始有了園藝治療的需求。黃盛璘認為園藝治療師所從事的工作,正是搭起一座人與自然之間的橋梁。
觸覺的魅力
談到園藝療癒,其實五感是密不可分的,日本學者野村順一的研究指出,人體感受外界刺激主要來自五種感官,其中87%來自視覺,7%靠聽覺,觸覺占了3%,嗅覺與味覺則各居2%、1%。雖然觸覺與嗅、味覺所占比例偏低,但因為與身體有最直接的接觸,特別是香味結合觸覺,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林試所植物園組助理研究員李俊緯,近年來的主要業務便是與療癒植物為伍,去年底在台北植物園建置完成了「五感植物療癒庭園」, 接近一百坪的療癒庭園裡,有幾種台灣原生植物格外引起我們的注意:例如長相類似颱風草的大仙茅(船仔花),葉片突出的皺摺像百褶裙般,閉起眼睛也不會認錯;迎風搖擺的狼尾草,好像一隻隻上翹的動物尾巴,輕抓一把,觸感綿密搔癢;山芙蓉的葉背,有一種絲絨布感;以及唇形花科的黃花鼠尾草,此時正值秋冬盛開,李俊緯輕輕碰觸它的雄蕊,花絲連動到花冠基部的特殊構造時,上方雄蕊即以槓桿方式彈出花粉,「這簡直是太有趣了!」一旁拍攝的劉子正開心地叫道。
水泥叢林中找綠療
曾有學者表示,園藝治療對身心帶來的益處,主要是透過感官刺激,活化身體機能,改善情緒狀態,促進人際互動。然而,在已經步入高齡化的台灣社會,對於老人照護目前仍僅著重在生理及安全防護,對於長者在身心、社會方面的健康促進,則顯得較為匱乏。
本名雷家芸的「春桃」,時常被要求救活快被養死的植物,為了解決許多植友的疑難雜症,因此在臉書上開設了「聽春桃說花」的粉絲頁,不定期地分享植物的各種知識。春桃就特別憂心父母那一輩的長者,她說:「生長在那一代的老人家,多抱著『養兒防老』的心態,因此對子女的感情依附很重,有時候甚至難免會有一種情緒勒索,特別是過去的生活多有與自然接觸的經驗,但現在卻被社會的快速節奏、侷促的居住空間所限制,心理上真的很需要被照顧。」如果能透過健康園藝,把熟悉的植物帶回他們的身邊,也不失為另類的綠色長照。
「上醫治未病」的未病學
台北市文山區的萬芳醫院八樓有一處針對病友的植物療癒空間「萬芳農園 」,十一年前成立時,是台灣最早以園藝治療進入醫療體系的一個範例。占地約三百坪的平台,除了周圍種滿木本植物,開闊的空間上分別規畫出香草植物區、開花植物以及蔬菜園區,為了方便銀髮長者及輪椅使用者,刻意將植株設計成高床(抬高式植栽床)形式,行距也特別加寬,推著病床也能通行。寸土寸金的都市空間中有這一方綠意,病友們可以伸手觸摸迷迭香、薰衣草,種下自己喜愛的菜蔬,悉心澆灌、等待收成,感受風吹、聆聽鳥鳴,暫時獲得身心的放鬆。
綽號「燕子姐」的資深志工陳翠燕開朗地分享道,曾經有一位西餐廚師進了醫院之後,一直吃不下飯,甚至還表示喘不過氣來,然而進入農園之後,摸一摸熟悉的九層塔、馬鬱蘭,突然間有一種放鬆的感覺,接下來的住院開刀都不再愁眉深鎖。另一位志工則走過來告訴我,曾經因為胃腸不舒服,本想吞服胃藥,但是下樓來到農園的香草植物區,拔拔草之後,卻突然不痛了。
談到現代醫療,不外乎預防、治療、照護三個面向,但如果能在前端就把身心的健康給維護起來,是不是就不需要在後端出現病兆之後再費力處理,「上醫治未病」,或許這也正是園藝治療被期許的「未病學」。
把植物從生活中找回來
聽聞園藝治療師劉雨青在北投自宅有一座Kitchen Garden,對園療植物的使用也另有主張,好奇心的驅使下,要求一探究竟。「園療植物不應只為服務視覺,也可著重生活的應用端。」她在這座戶外約十坪大的陽台上,種植了超過三十種以上的本土、西洋、南洋療癒系植物,主要作為教學用途。
看她對植物的應用認識之廣泛,不知道應該稱她為女醫或是女巫了。除了強調盡量使用本土植物,他特別提到具有文化意義與連結的艾草,「華人一看到艾草,就有『端午節、草仔粿、針灸、辟邪、保平安』等等的聯想。這一些刺激點,都有助於安心神、預防延緩老化、治療失智等症狀。」
有一位長者自從失智之後,不太說話或只會對人說著日語,彷彿活在另一個時空,直到有一天,劉雨青遞給他一叢毛茸茸的芙蓉,長者突然用台語說話了:「這不就是芙蓉嗎!」然後開始興奮地跟她聊起往事。一株曾在生命裡留下印記的植物,又將他從塵封的記憶裡喚醒。
生命與生命的互動關係
離開土地的現代人,與自然漸行漸遠,從自然母親的「臍帶」斷裂之後,開始感覺身心不調,常民的蒔花弄草,是一種怡情養性,也是一種心理紓壓,園藝療癒則是一帖強效的綠色處方。
我曾經氣惱自己沒有綠手指,總是養什麼死什麼,但一位園療師卻告訴我一個祕訣:「學習關懷植物的需求」。植物也是一種生命,當我們照顧植物的同時,也是讓植物來照顧我們,園藝療癒應該是生命與生命互動的關係。綠手指,種活的可能不只是一株植物,而是點亮你心靈某處的一小朵煙火。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憑藉觸覺的植物播種機制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竹笳歷裡的各種鮮葉與花朵,從自然中採擷的元素,都是協助園藝治療師進行五感體驗的好幫手。
[Not a valid template]↑ 葉片與颱風草一樣有明顯皺摺,大仙茅因此常被錯認為颱風草。
[Not a valid template]↑ 萬芳醫院的療癒農園,提供住院病人在面對冰冷的醫院環境之外,一個舒心緩神的園地。
[Not a valid template]↑ 植物帶給人類的益處,總在遠離自然之後,方被看重。一室芳草,全賴劉雨青的細心巧手,只要有心,人人皆可是綠手指。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