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何方】當捷運穿城過 新桃園能否留住故人故事

撰文/林靖豪(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站的變化往往映照出城市的改變。一九八九年,伴隨鐵路地下化,宏偉的新台北車站落成啟用,開啟一個高速「現代化」的時代,老舊、違章社區及其住民被掃除,地標高樓拔地而起,七年後,台北捷運開通,以秒計算的精確運輸系統象徵著現代化進入新里程碑。

都市不斷追求效率,彷彿成為美國社會學家莫洛奇說的「追求成長的機器」,持續更新發展提昇經濟價值,車站不再只是轉運的空間,而成為大型商場或辦公大樓,軌道也不只是串聯兩點的通道,而是地產開發的廊道。如今,從首都開始的軌道發展熱已經被搬到各地,正劇烈改變著台灣城市的景觀與生活,但在快速發展背後,仍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慢下來思考。

青年遇見老城

十年前返鄉的藝術家蔡奕勳,一直在觀察桃園這座城市汰舊換新的過程。「作為一個藝術愛好者,我的家鄉好像沒有地方可以去。」過去桃園的城市發展著重在工業,讓曾到台南、台北學習藝術的蔡奕勳感覺到家鄉在藝文資源上的欠乏,帶著一股熱忱,他決定回桃園創作,讓自己成為改變的小小能量。

「留下空間和故事,是城市文化的基礎。」走入老城區,讓蔡奕勳以不同的觀點重新看待這座城市,其實看似只重工業,缺乏歷史文化的桃園,仍然有許多珍貴的故事留在這裡等待發掘。蔡奕勳與十幾個關注桃園藝文和歷史的青年組成「桃托邦藝文聯盟」,經營藝文基地,也以都市發展與歷史為主題從事創作、舉辦展覽。

桃托邦藝文聯盟理事長林岳德說,伴隨著桃園新的捷運線的開發,老城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著桃園人深厚記憶的永和市場正被拆除,許多老房也成為新的建案,發展是否消除了都市的記憶,以及故人的生存空間?

都市成長和公共建設財政

不過,快與慢的衝突,發展帶來的保存與破壞的辯證,從來都是都市生活的一部分,反映的是都市裡人們不同的期待與想像。

桃園市政府提出「三心六線」的計畫,以桃園、中壢及航空城計畫區為核心,計畫以機場捷運、台鐵地下化加上新建捷運路線,改善都市交通,形成與台北連結的軌道路網,並且透過軌道帶動沿線的城市發展,也就是所謂的運輸導向發展(TOD)。

但要如何支付軌道的龐大成本,是個大問題。過去經濟起飛年代,政府能夠以公共預算負擔,而後也曾嘗試以公私合作的BOT方式推動,但衍生許多問題。近年,台灣政府的解決方案是提高建設的「自償率」,也就是以軌道建設帶來的額外收入支付成本,包含捷運站及周邊的開發,以及土地增值帶來的稅收增加等。航空城捷運有40%左右的成本由此支應,因此沿線開發的壓力也很大。

被遷移的人和將消失的環境

捷運沿線開發有市區再發展,同時負擔公共支出的好處,但改變必然伴隨衝擊,前面提到的老城文化等城市景觀改變是一種,而原本居民的生活改變則是另一問題。

開了四十多年的福隆水電行因位於捷運站用地將被政府徵收,七十歲的老闆娘劉雪金拿出公文,上面寫著一個月後就是徵收補償發放日,即便他們仍未同意徵收。「離開這裡我們要去哪裡做生意?空手怎麼生活?」劉雪金說,雖然徵收有補償,但卻難以讓他們家在市區找到能繼續做生意的地方。

另一方面,運輸導向發展強調減輕都市對環境的影響,但沿線開發的計畫仍難免大幅改變既有的環境,尤其是都市開發與農地保存的衝突,仍然是個大問題。

桃園市政府計畫用區段徵收的方式取得包括李佳倫的樸門永續設計基地「江湖開放工作室」在內超過五百公頃的土地,其中包含許多優良農地,以配合捷運進行開發,建立新的住宅、商業與工業區。

「我們希望政府能夠以更有參與性的程序,讓在地的聲音進到規畫中。」李佳倫說,目前這個計畫還在審議中,她與在地社區和公民團體仍持續和政府溝通,期盼都市發展不是剷平原本土地上的環境、產業和文化,而是能和在地共生共榮。

更平等的發展想像

國際上,許多學者、都市規畫者與社區工作者也觀察到相似的問題,因此倡議「平等TOD」的概念,強調居民應該有機會提出自己的社區願景,計畫應該是合作式的,且發展要能協助居民完成社區願景。良好的民眾參與,不僅能化解公眾反對,且可能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在平等、民主、文化、環境等多元價值越來越受重視的台灣,或許是追求效率與成長以外更重要的課題。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運輸導向發展(TOD) ——

美國都市規畫家與建築師卡爾索普(Peter Calthorpe)為了解決美國因都市居民移居市郊造成都市蔓延,以及過度使用汽車造成的交通與環境問題,在一九九○年代開始提倡TOD的概念,也就是以大眾運輸路線為發展廊道,將住宅、商業與辦公區集中在這條廊道上,而市民們透過步行或其他轉運工具,能夠輕鬆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到達任何城市生活區,住宅區也包含商業機能,讓市民能在自家附近輕鬆滿足生活所需。都市研究學者普遍認為,TOD政策具有環境保護與促進城市再發展兩大優點,全球許多城市也都以此概念提出新的都市規畫。

加州奧克蘭的弗魯特維爾轉運村(Fruitvale Village)TOD經驗,近年來廣受關注。弗魯特維爾社區是一個以拉丁裔居民為主,所得較低的社區,一九九一年舊金山灣區捷運局計畫在社區內的捷運站旁土地興建大型停車場,在地社區組織「團結委員會」認為停車場計畫反而會造成更多汽車使用,因此反對這個計畫。但社區並不僅是反對,而是希望和政府合作建立改善社區的發展計畫,經過了將近十年的努力,最終這片土地成為結合低價住宅、在地商店和學校、診所等社區公共設施的綜合建築,成為美國公私協力、以社會正義為目標的TOD典範。

[Not a valid template]↑ 弗魯特維爾轉運村是在地社區與舊金山灣區捷運合作的成功TOD項目,現代新穎的建築並未驅趕原本的經濟弱勢少數族裔,而是創造了更多機會。(圖片/Treve Johnson Photography)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雖遭遇疫情,捷運航空城線的工程仍抓緊進度持續推進,未來將成為串聯桃園市區與航空城的重要運輸動脈。(圖片/桃園市政府捷運局)
[Not a valid template]↑ 蔡奕勳的創作聚焦在城市變遷,善於從老城找到新故事。
[Not a valid template]↑ 為了新捷運站,四十年的老水電行將被徵收,所在的街廓也將被再開發。
[Not a valid template]↑ 李佳倫的「江湖開放工作室」實踐樸門永續設計,並與社區和大學合作,推廣永續環境教育。工作室與周邊大片農地,因捷運開發計畫而面臨消失的危機。
[Not a valid template]↑ 航空城計畫區內,新建大樓旁村落將被拆遷,徵收引發的爭議顯示,台灣都市開發從規畫到審議,都需強化民眾的參與。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