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童貴珊(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A. Buzzola(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就是這裏。」二十五歲的卡麗,靦腆地把手指向距離房子約一百公尺外一個看似隨意搭建的殘破茅舍。這看起來就像牛棚羊圈的開放式空間,不是堆放稻草的地方,亦非農家的臨時休憩站,這是卡麗的家人特別為她預備的所在。
每一個月,卡麗得在生理期間的七天內,嚴守無從考據的傳統,日夜住在這間茅舍內,不得踏足家中。在這社區內,經血期間的婦女,被視為不潔淨、不吉利的對象,必須隔絕在外,不能進入家裏、不准觸碰家人或任何牲畜;倘若犯忌,神明會怒而降災,牲畜、田地甚至家人,也會因此遭殃。
尼泊爾(Nepal)許多偏遠村落的居民,不論男女,長久以來,如此篤信不疑。
「常常整晚不敢闔眼,擔心毒蛇和蠍子的攻擊……但最慘的,是生孩子的時候。」卡麗心有餘悸地說。不難想見,比之生理期間的禁忌,生產和坐月子期間流著大量經血的婦女,更是「大大地不潔不淨」了。
對卡麗與村內許多婦女而言,生產之劇痛是不足掛齒的小事,真正令人憂心的大事,是必須在全然孤絕的情境下,獨自面對生產過程中種種無法預料的驚懼與惶惑。沒有家人,沒有助產士,更沒有消毒醫療器具,僅憑道聽塗說的經驗談和毫無科學依據的片面「知識」,卡麗咬著牙,壯起膽子,數度在這間茅舍內,與陣痛奮戰、自行生產、剪斷臍帶……。
但這種對女性極度不人道的情境,在非政府組織「國際關懷」(Care International)的「和平與和諧計畫」的推動下,已漸漸獲得顯著改善。負責尼泊爾西部偏遠山區坎參坡(Koncanpur)地區的節目企畫組長沙希(Shashi)表示,在此計畫下,沙希和許多「國際關懷」同仁,挨家挨戶地走訪村內的家庭,舉辦座談會,灌輸新知,傳授正確的婦科與生育知識。
長期奔波與努力,終於獲得村內大多數家庭的「決策者」——丈夫的認同。站在卡麗身旁的丈夫,蘇班說:「『國際關懷』的同仁說得有道理,婦女們的態度也很堅決,只好接受囉。」兩個月前,「國際關懷」特別為村莊舉辦以「掃除茅舍」為主要訴求的遊行,在這項意指「帶來光明」的「Ujayalo」運動下,原本被作為隔離婦女用的茅舍,一一被推倒、焚毀。卡麗把茅舍的三面破牆留下,並非捨不得,而是「紀念現在看起來很荒唐的那段日子,」她若有所感地說。
要把弱不禁風的茅舍推翻是輕而易舉的事,但要如何說服傳統社會以男性為中心的決策者,放棄堅守世代的傳統舊觀念、接受新思維,卻是困難重重的艱鉅任務。因此,光有滿腔的熱血與理想還不夠,單憑過人的膽識和衝勁也不足,最不能忽略的,「是過程中必須方法正確。」加德滿都(Kathmandu)的總部辦公室方案統籌與資訊部主任莎瑪(Sama),侃侃談起組織的經營理念。
重視目標,更重過程
在尼泊爾成立二十八年的「國際關懷」,是尼泊爾最大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之一。莎瑪表示,不管在推動任何計畫或執行任何決策,包括土地權益、兒童權益、婦女權益或工人權益,目標的達成固然重要,但是,「達成目標的過程和方法,更重要」。
在實地走訪許多鄉鎮時,常常遇見「國際關懷」同仁與當地的社區婦女或農人齊聚一堂,每一項計畫在徹底執行以前,總得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溝通、懇談與訪視,以確保這是受惠者真正需要、真正想要的。「畢竟,只有她們最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我們只能盡所能地從旁引導和協助,提供她們可行、有效的方法。」莎瑪說。
顯然,「國際關懷」所致力的,不僅是強化這群受助者起而革新的動機,長久之計,是希望她們學會「意識的覺醒」,懂得發現自己的問題,爭取自己的權益,最終能自立自救。更何況,在初嘗改變後的甜美果實之前,她們必須經過重重考驗與心理建設——如果信心不夠堅定,態度不夠溫柔,一旦面對鋪天蓋地的反對、威脅與險阻壓力時,就會站不住腳而輕易妥協。
尼泊爾西部、臨近印度邊境的肅達(Suda)社區內,「國際關懷」在此設立了小小的辦公室。二十幾位婦女盤腿圍坐成大圓圈,踴躍參與討論。這一天,她們的主題,是如何勸服丈夫和她們一起到區公所補辦結婚登記,以確保身為妻子的權益不致受損。坐一旁的三位「國際關懷」專員,全程參與,偶爾協助負責會議記錄的文書釐清一些疑問;從討論形式與會議運作看來,顯然這已是個相當成熟的組織。
經過一番熱烈討論,她們似乎已找出滿意的解決方法:派出成員中已成功勸服丈夫的三名婦女,連同「國際關懷」的成員,一起前往訪視那些「比較頑固」的丈夫,並展開溫柔勸說。
我好奇探問,在保守與父權的鄉下進行「思想改造」,成功率高嗎?主席凱莎樂觀其成,點頭說:「只要花些時間,取得信任後,一切就好辦」。
諾艾的故事,或許可以成為一個遊說成功的典型例子。諾艾今年三十三歲,三年前守寡。按照尼泊爾的傳統,寡婦得終身穿著白色紗麗,額頭不得點上象徵已婚的豔紅「蒂卡」。這對一向喜愛豔麗色彩的尼泊爾婦女而言,無疑剝奪了她們美麗的權利。不論是否青春奔放,是否花樣年華,一旦守寡,則終其一生,必須以一身單調的白衣白裙來昭告天下:「我是寡婦,已然失去快樂與美麗的權利,可能沾染厄運,謝絕提親,不能再嫁。」
但經過「國際關懷」長久來在此議題上的宣導、討論,今天,諾艾已取得夫家公婆和娘家的諒解,「不僅如此,我還爭取到讓孩子和我一起回娘家住,」她說。在明豔紗麗的襯托下,她顯得格外亮麗動人。
為了要恢復鄉村寡婦們「美麗的權利」,「國際關懷」可一點也不馬虎,卯足了力軟硬兼施。資深專員師貼氏(Shitesh)表示,許多不成文的規矩毫無宗教信仰的根據,說穿了,只是對女性的打壓和權益的箝制,他說:「所以,除了溫柔勸說,我們甚至把印度教的經書擺在那些頑固的家人面前,請他們從中找出到底哪一章哪一節提到寡婦必須如此?」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關於CARE】
作為世界最大人道救援組織之一,CARE於一九四五年在美國成立,從救助二戰後的歐洲作為起點,隨後將救助範圍拓展至亞洲、非洲、中東及拉丁美洲等超過七十國,在戰亂、饑荒、天災與貧窮落後之處,投身緊急救援、教育醫療與長期建設。
[Not a valid template]↑ 面紗模糊了阿富汗婦女的面貌,男尊女卑的伊斯蘭傳統與連綿戰禍,加劇了婦女原已受壓迫的生存空間,但一袋袋的濃縮麥粉具體展示了愛無國界、「關懷」無性別的人道精神。(攝影/AP/Musadeq Sadeq)
[Not a valid template]↑ CARE不僅成立掃盲班,也安排婦女接受技藝訓練與提供成品的銷售管道,長久以來的努力,已逐步提升赤貧的尼泊爾西部山區瑪凱巴尼社區的婦女地位。
[Not a valid template]↑ 近年來的寮國,「夫傳妻,母傳子」的愛滋病患急速飆升,CARE透過誇張的舞台劇表演、文字與圖片宣導,加強輔導當地婦女正確的自我防禦方法。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