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美羿、高玉美等人
大概八年前吧,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期刊部委託我帶實習生去採訪,幾次到三重新芽課輔班,我都深深被震撼、被感動,心裡默默地想為他們企畫一本書。
因緣直到二○二○年底才成熟。為了讓更多人參與,我在文字志工群組發出訊息,徵求採訪撰稿者,沒想到回響熱烈,總共有二十多人「舉手」。
課輔班因為疫情關係暫停,從二○○八年開始,到二○二○年截止,總共經營了十二年。學生是慈濟照顧戶家庭的孩子,來課輔完全免費;老師來自社會各界,來教學也完全無償。
提供自家場地的志工江柑,是課輔班的大家長,觀前顧後,十二年來,她沒有外出旅遊,也沒有時間參加慈濟的其他活動,一心一意,就為了課輔班順利運作。
較之一般的安親班、補習班,課輔班採一對一的教學,而且更殊勝的是,它對弱勢家庭的孩子,多了真心的關懷、陪伴和疼惜。
十二年了,很多在惡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沒有走上歧途,反而力爭上游,令人激賞讚歎。就像出於汙泥的清蓮,荊棘中的玫瑰一樣。
採訪過程中,江柑和我幾乎全程陪伴。原本不熟悉的三重,那段時間幾乎天天報到。去過每個孩子的家,訪談過每位發心的老師,每每讓我動容無比。
課輔班和江柑的付出無法被量化,但是我們知道,拯救一個孩子就是拯救一個家庭,也應該會減少很多很多社會問題。因為生命中曾被愛過,長大後也才知道怎麼去愛人。
我希望課輔班的故事能夠讓大家都知道,要做善事,不必遠求。就在身邊,如果發現需要幫助的人,請不要冷漠,不要視若無睹,特別是對於孩子們,他們是這麼弱小,多一點關注和善待,不是很難吧?(文/陳美羿)
只要肯努力打拚
晉威考上高職後,得知會計需要加強,江柑火速問經常往來的銀行人員,能否來指導?如今,他已是大學會計系四級學生,計畫未來要努力考上會計師。
「爸,我回來了!」每每一踏進家門,晉威總是大聲喊著。看到坐著輪椅的爸爸靜默地靠在門邊,神情雖鬱悶深沈,但他也就安心了。
晉威極能體會爸爸長年生病的苦,更不捨媽媽的辛勞,因此決心要幫忙挑起家庭的擔子,他認真地說:「媽媽,您辛苦了!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好好地孝順您。」
只求爸爸要活下去
晉威的家原是幸福小康的家庭,小學六年級時,藍爸爸突發腦瘤破裂中風。一夕之間,整個世界變了樣。
藍爸爸因腦幹出血動刀治療,加上呼吸中止症,長時間在生死邊緣徘徊。藍媽媽只得將經營的螺絲機器轉售,匆匆結束工廠;但龐大的醫療費、生活重擔,仍是壓得她幾乎喘不過氣。
九年來,藍媽媽每天在家除了做手工、賣資源回收品外;更要照顧先生的生活起居,把握機會帶他去醫院復健。即使坐在輪椅上的先生愁眉不展,或有些許脾氣,她還是柔言笑語以對。
「我了解他不能行動的痛苦,需要更大的支持。」向來好人緣的藍媽媽表示:「我是笑臉給人看,碰到了就要勇敢面對,樂觀點才不會愁眉苦臉。」
「靠別人幫助總是有限,我們自己要更加努力才行。」她經常這麼告訴孩子們:「相信天無絕人之路,沒有走不過的難關。」
國中一年級,正是青春好動的年齡,但是爸爸生病又坐輪椅,讓晉威有點自卑畏縮,不敢講也不願讓同學知道家裡的狀況。
他每晚和大三歲的哥哥分睡在爸爸兩側。天一亮,藍媽媽就開始忙碌,他則熟練地幫躺了一整夜的爸爸翻身坐起,輕輕拍拍背,幫忙漱洗後再去上學。
一家人各忙各的,念書的念書,工作的工作,但心卻是緊密的,「照顧爸爸」儼然變成整個家庭的核心課題。
「對爸爸來說,能走路、能自己洗澡變得很奢侈。但是,爸爸一定要活下去,是我們單純的共同目標,希望他的病能趕快好起來!」晉威說。
國中會考時的驚喜
二○一二年,藍家成為慈濟的關懷戶,志工常來家裡鼓勵陪伴,不捨藍媽媽為了撐住這個家不眠不休地操勞,也了解她對孩子的教育力不從心。志工蔡秀女回憶道:「記得那年年底,我向媽媽推薦三重的新芽課輔班,是免費的,可以讓晉威去上課。」
藍媽媽向晉威提起,就讀國二的他,想到自己功課確實有點跟不上,遂聽從媽媽的話。每週一、週三晚上用過晚餐,即前往課輔班,「就當成不用花錢的補習吧!」
步行約二十分鐘,心裡有點忐忑,來到江柑家的二樓。他上樓一看,教室裡已排好了桌椅,「課輔班的人都很親切地關心我,沒多久這些不安感就消失,漸漸也就習慣了。」
國三那年,他獨自參加國中會考,看到有些同學還有家長陪考。沒想到中午休息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是課輔班教數學的黃至毅特地來為他打氣。
「來!中午吃了嗎?我帶了點心飲料給你。考試不要太緊張哦!」
晉威一陣驚喜,瞬間感受大哥哥帶來的溫暖。每次回想,心裡就很感動:「至毅哥哥來陪考,真的很高興!」
他述說上課輔班的最愛,「我最喜歡星期三的人文課,有幾位大哥哥、大姊姊分享騎腳踏車去歐洲、亞洲旅行的冒險經驗,讓我好嚮往!」
晉威覺得,這裡不是刻板地教功課,課輔志工們不只是老師,也是朋友。
這樣的溫暖讓他感到自在,願意打開心門。他印象深刻:「有位大姊姊對我說,雖然我們家庭環境不好,但是不要太自卑,只要努力,就會愈來愈好。」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