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札記】撥弄

撰文/王思熙

視上充滿政論性節目,這種現象,不知道是人民之幸?還是人民之不幸?

或許有人說:這是人民的福氣啦!因為透過政論性的節目,大家可以暢所欲,人民可以充分表達意見,社會可以百家爭鳴,展現出我們高度民主化的事實和毫無禁忌的言論自由。

也有人會說:這是人民的不幸,因為在政論性節目裡,處處充滿著人身攻擊的痕跡,誣蔑和攻訐,捏造和聳言充斥。所有的言論都充滿煽動和挑撥;存在偏見和傲慢;情緒化的字眼多過理性化的字眼;主觀性的謾罵多過客觀性的論述,於是真中有偽,偽中有真,對中有錯,錯中有對;於是社會大眾困惑了,是非善惡難分了,黑白正邪混淆了,真理不僅不能越辯越明,反而更激化了族群的對立;黨派的衝突和政治人物彼此之間的猜嫉,如此種種,人民未蒙其利,卻先受其害,這都不是人民之幸,也非社會之福。

電視政論性節目如雨後春筍,紛紛開闢,固然有其時空背景、政黨運作需要和電視台經營上的實質利益,但過份偏激和狂熱,不僅無助於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和諧,反而有傷政黨良性競爭的民主精義,誤導民意的形成,甚至有運用媒體公器,操弄輿論之嫌,都非民主政治的常態。

何況當惡鬥取代了溝通;?罵替代了討論,政黨和解就越行越遠了,意識型態鴻溝就越擴越大了,於是單純的問題,複雜化了;公眾議題,政治化了;不同意見,派系化了;兩岸問題,敵對化了,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尊重被漠視了;彼此之間應有的信任瓦解了,對立與衝突一發不可收拾,冷漠與疏離埋下台灣步步危機,都不是全民所樂見。

古人說:「間不自入,因隙而入;嫉不自來,因疑而來。」意思是說:人與人之間,如果存在著猜嫉和懷疑,就容易被人挑撥離間,彼此水火不容,只要彼此坦誠佈公,相互信任,挑撥的人就無隙可入,無機可趁了。在《傳家寶》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則故事:

一廟中塑一老君像在左,塑一佛像在右。有佛教徒看見了說:「我佛法廣大,如何居於老君之右?」因比動手將佛像搬到老君像之左。

隨後又有道友看見老君像立在佛像之右,也說:「我道教極尊,如何居佛之右?」於是又將老君像又搬到佛像之左。

如此這般,雙方搬來搬去,最後把兩尊泥像搬碎了。

此時老君笑著對佛陀說:「我和你兩人本來是好好的,都被那兩個小人給搬弄壞了。」

上述寓言雖然只是一則笑話,我們不必去問它的真實性,因為真實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否體會故事裡所要訴說的微言大義。「我和你兩個本是好好的,都被那兩個小人給搬弄壞了。」這就是寓言中的微言大義。

在現實的社會裡,在紛擾的政治環境中,我們不知道有多少政治人物,雖然平時都各顯神通,但也河水不犯井水,彼此原本是好好的,只因被人挑撥搬弄,而關係變壞了?

將關係由良性變惡質的搬弄過程中,搬弄的人固然可憎可恨,被搬弄的人沒有辨別真假虛實的能力,也是可悲可嘆。一位自命「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政治人物,不能理智沈著,洞燭是非,隨著搬弄者的聲音翩翩起舞,終致親嘗「被搬弄壞了」的苦果,也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了。

台灣政論性電視節目在一些電視台異軍突起,甚至引領風騷,實是台灣社會的異數。而主持節目者和參與政論者,藍綠色彩鮮明,統獨意識也壁壘分明,雙方舌槍唇劍,自持立場,各擁死忠觀眾,收視居高不下。偏執的言論,當然不乏搬弄的言辭,原本相安無事的族群,不知不覺中引起猜嫉了,紛紛擾擾中慘遭撕裂了,而傷痕越來越大,猜忌越來越重,對立越來越深,我們真在很擔心不知道那一天,一向安和樂利的台灣,一夕間會被搬弄壞了。

以捍衛言論自由自居的人,常常掛在口中的一句話是:「人民有知的權利。」就是這句話,讓那些居心叵測或別有用心的人取得了「造謠有理,罵人無罪」的免責金牌,使得我們的社會常常「謠言四起」,「罵聲震天」,小道消息和黑函漫天飛舞,不僅惑人耳目,也擾人心智,善良百姓惶惶不安,社會穩定的力量日漸流失。

所以如果再有人以「人民有知的權利」為藉口,侵犯他人私權力;或刻意八卦渲染,踐踏公眾人物尊嚴;或捕風捉影,信口雌黃的不實報導時,我們也可以用「人民有不知的權利」以及「人民有心靈不受污染的權利」為理由,遠離偏見與漫罵的暴力語言,拒絕煽動與蠱惑的語言迷陣,讓社會大眾永保心靈的平和與思想的純淨。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