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札記】治道

撰文/王思熙

是個「錯亂因果」的時代;也是個「本末倒置」的時代。

「錯亂因果」是把結果當作原因,「本末倒置」是致力追逐末節而捨棄根本。

《呂氏春秋》有這樣一則故事: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宋國有一位名叫惠盎的讀書人,他好不容易能晉見宋康王。宋康王看見惠盎是位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就用一付不屑的鄙視態度對惠盎說:「我喜歡勇武有力的人,不喜歡講仁道義,施行道德的人,你來看我不知有何見教!」

惠盎見宋康王態度傲慢,語勢洶洶,卻也能沈著地回答說:「我有這樣的一種方法:即使敵人勇武無比,劍鋒卻刺不進您的身體;即使刺客敏捷有力,刀刃卻傷不了您,不知大王對這種方法感不感興趣?」

宋康王驚訝地望著惠盎說:「真的有這種方法?這正是我所要的呀!」

惠盎又說:「這還不是最高明的方法,因為敵人雖然用劍刺不進您的身體,用刀傷不到您的毫髮,但您還是受到了驚嚇和屈辱。我還有一種方法,即使敵人勇武,卻不敢刺您;即使敵人有力,也不敢傷您,不知大王感興趣嗎?」

「好啊!這更是我所需要的!」宋康王回答。

「但是,這還不算什麼,」惠盎繼續說:「雖然那些人不敢刺您,也不敢傷您,但他們並不是沒有刺您、傷您的想法。我還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他們連刺您、傷您的念頭都沒有,不知大王還感不感興趣?」

宋康王迫不急待地回答說:「這是我最想要的。」

惠盎嚴肅地看著宋康王,又說:「可是這還不是最高明的方法,那些人雖然沒有刺您和傷您的不良企圖與想法,卻沒有愛您、護您、有利於您的心意,我有這樣一種方法,可以讓天下人都愛您、護您、有利於您,大王難道不感興趣嗎?」

「這當然是我最感興趣的!」宋康王說。

於是,惠盎不急不徐地說:「孔子、墨翟就是這樣的人,他們雖然沒有國土,但卻能像君王一樣得到全天下百姓的尊崇;他們雖然沒有一官半職,卻能得到全國官員的尊敬,五湖四海之內的所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分貧富,不分貴賤,無不盼望著他們能健康平安,順利吉祥。」

惠盎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現在大王不僅擁有戰車萬輛,更擁有雄師百萬,如果也能像孔丘、墨翟一樣施行仁義,德被四方的話,全天下老百姓愛護您、擁戴您的程度,一定會勝過孔丘,超越墨翟,您的王業就會無往不利了。就是不知道您有沒有像孔子那樣施仁,像墨翟那樣行義的志向與決心了。」

宋康王聽後沈默不語了,顯然康王要的不是施仁行義,他要的是鎧堅矛利,兵強馬壯。他認為只有鎧堅,才可以保護自己;只有矛利,才可以刺殺敵人;只有兵強,才可以攻城掠地;只有馬壯,才可以日行千里。他以為這就是強固政權,爭奪霸業的根本。

其實他錯了,他錯亂了因果,倒置了本末,他錯在高估霸道的力量,低估王道的影響。如果全天下的百姓都想刺殺他,再堅固的鎧甲也沒有辦法保護他;如果全國的人民都想推翻他,再多銳利的刀槍也捍衛不了他;如果全國的軍民彼此冷漠疏離,上下猜忌,再強的兵,再壯的馬,也都難以保家衛國,克敵致勝。

治國之道,首在解除民瘼、安定民心,凝聚共識、團結軍民。只要不求一己之利、不圖一黨之私,以全國之安為安,全民之利為利,不分化、不割裂,不對立、不兩極,施仁行義,不急功近利,以仁義為護甲,以養德為利劍,政壇之路就會無往不利,老百姓就會得樂而安,古今為政之道不都是這樣嗎?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